有这么一群人,没有太多华丽的言语去形容,因为他们普通到在人群中你无法发现,但他们却能听党召唤、一往无前,用自己的色彩,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他们是年逾花甲的退休干部、已过知非之年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活力四射的新任职年轻干部、身怀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
全市“万千行动”启动后,高陵区在全市首批实现驻村干部全覆盖。他们怀揣梦想、肩负使命,在乡村一线挥洒汗水,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的“振兴之旅”……
郇海娟:
榆楚中心校工会主席兼业务专干
耿镇街道钓北村“一肩挑”助理
“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间里,一支笔、一张纸,王振寒老人不懂什么是绘画和书法,却绘制出满屋充满生命力的书画,也书写出老人家朴实的一生。一只绣花鞋、一个鞋垫,一针针纳出千层底手工布鞋,对陈变老人而言是她的精神世界,每一针都记录着老人家的青春与生活……”
驻村工作以来,郇海娟入户走访时的感动一直持续着,连同日常工作中乡村振兴专题会、常态化核酸检测、组织党员学习、创建乡村振兴艺术团、组织庆“八一”建军节活动、慰问高龄退伍军人等,共同发酵酝酿出对钓北村乡村振兴事业浓烈的热爱。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基本上孩子交给父母帮带,老人年迈,照顾自己尚且吃力,管小更显得力不从心,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较差,年轻的爸爸妈妈也不能安心工作。我将引进社会资本,与村干部共同推进‘管小养老’民生工程,将钓北村打造成一个充满温暖的幸福家园。”郇海娟动情地说。
李斌:
区乡村振兴局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副主任
崇皇街道坡吉村第一书记
“坡吉村是崇皇街道办事处驻地,我是坡吉村邻村人,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来赶崇皇‘三八’集市,对坡吉村有着浓厚的感情,可以说,坡吉村是我儿时知道并熟悉的第一个村,流金岁月,每次到坡吉来赶集,看着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有着浓厚的乡愁在这里。这次很荣幸被派驻到坡吉村,刚来的一段时间,就迫不及待转遍了村里的巷巷道道、听遍‘三八’集市的每一商贩的吆喝叫卖、走访慰问每一位长辈村贤……鼓足干劲,信心满满,想投入最炙热的感情为坡吉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结合处于开发前沿的村情,李斌与村“两委”及党员群众协商共议了“壮大集体经济”和“为民办事服务”的工作主调,助力坡吉村乡村振兴。
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商议确立了“依托‘三八集市’、建设集贸市场、集体群众共富”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对征地后尾角边缘地带进行有效整合,吸引社会资本1800万元,规范建设农贸市场,将农贸市场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户、到人,实现全民参股,全民受益,实现党员群众抱团发展。
为民办事服务:建立“村党组织一村民小组(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村名代表)一党员(房东)”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探索形成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合商共议、集体买单,“合力服务群众”新路径,及时有效解决群众问题和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如,接到11组群众反映街道排污不畅问题后,立即启动议事办理程序,组织人力物力,对11、12组高茹路段下水道淤泥进行挖掘清理、清运,新建500多米下水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方便了群众出行。
陈科:
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科科长
泾渭街道陈家滩村“一肩挑”干部助理
对于陈家滩村,陈科只知道这是一个由两个村合并的大村,村集体的家底应该不薄,可真正驻村才知道,村上过日子主要还是依靠村级办公经费,如何让村民的收入提高、钱袋子鼓起来,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他会同村“两委”共同商议,依托辖区拥有地铁10号线站点的交通优势,村集体合作社开办“村生态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目前,已对接公司,方案已初步形成,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同时,他结合本单位职能,积极为村里办了一些微实事,为党员干部购置了学习笔记本、乡村产业发展类图书,给村干部办理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带动村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组建群众文化队伍,为村民配置文化、健身器材,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社会良好精神风貌。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我希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同村“两委”班子成员把集体经济、群众文化搞起来,让村民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陈科郑重地说。
编辑:徐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陵区举办离退休干部“奋进新时代”群众性主题宣讲报告会 下一篇:高陵区:“三快”审批点亮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