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高会第二天 来看看有哪些亮点?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杨芷瑶 2023-09-20 17:40:13

  9月19日,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功开幕。这次展区共设置4个室内展馆和2个室外展区,主要举办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展、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国际农业智能装备展、农业中小企业展、农业特色产品展,共有40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参会参展。

  9月20日,是农高会第二天,来看看这些展馆展区都有哪些亮点?

  新肥料新品种,各色产品让农户挑花了眼

  蔬菜滴灌器、植物拉枝器、防草布、花卉果木种子……在A馆各种各样的农业设施和种业肥料让人挑花了眼。

  “这个豆磷脂肥料看起来和平常的肥料不一样。”农户郑先生与朋友在A馆一展位前被产品吸引。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家种了几亩桃树,往年给地里都是上粪肥,“一亩地大概要上两吨左右的羊粪,现在听了他们的介绍,一亩地只需要上几袋子这个就够了,一袋50斤算下来一斤才2块钱。”

  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先生所说的这款是微生物菌剂,能够培肥地力,生根壮茎,“往年买回去的农户,一亩地相较于之前的肥料能够增产20%左右。”在仔细询问后,郑先生与展位负责人加了微信,表示之后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微信下单购买。

  还有商家将最新的农作物也搬到了展厅之中,在一展位前,新鲜的花椒树气味浓郁吸引来往游客,“这是一款无刺大红袍,色泽红亮,麻香味浓,椒油含量高,相比于之前的品种盛果期亩产可达到350斤以上。”听完展位负责人介绍,来自临潼的农户杨先生留下了联系方式,“我家里就种了三亩地的大红袍,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无刺的,打算回去跟家人商量看要不要换新品种试试。”

  美食与科技,非遗与手工艺品,展馆里异彩纷呈

  农高会第二天天空依旧飘着小雨,可阻挡不住游客的热情,还没进B馆就能听到里面传来阵阵乐声,那是来自杨凌揉谷镇石家村的艺术家们,“我们今天唱的是秦腔木偶戏《打金枝》选段,从昨天就开始表演了,也让各地的朋友感受下我们这里的非遗文化。”

  在展馆中,来自省内各市区的参展商们花样齐出,除最新的农业技术与种业品种外,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榆林的碗托、韩城的花椒锅巴让人食指大动,南郑县的藤编、千阳县的刺绣、富平的土织布让人眼花缭乱。一位藤编师傅双手上下翻飞,顷刻间一个精致的藤篮便编织完成,“我们的藤编是利用山藤编织各种器皿和家具,汉中藤编制品是汉中传统的工艺制品,工艺精美,而且舒适凉爽,轻巧耐用。”

  在会场中心处,还有一个大家伙引人注目,这是一台果蔬检测机,机器开动后,工作人员将苹果放置在机器的一端,机器手臂将苹果一个个放置在传送带上送入检测机中,“好果”会被传送下去,而“坏果”则会被另一端的机器手臂“挑选”出来,就像是做CT一样。“机器分为视觉检测系统和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系统,前者可以对果蔬的外部是否有碰伤、腐烂、干疤等进行检测,后者则可以检测果蔬内部是否出现褐变、霉心、枯水等。”工作人员介绍,采用他们的分选设备后,可实现自动化数智化处理,具有分选效率高,性能稳定的优势,能够帮客户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果蔬经济价值。

  “真热闹,我们本来是打算来买些辣椒种子,结果逛了半天买了好多东西还没时间去买种子。”在游览完B馆后农户李女士不禁感叹。

  专家坐镇农高会,现场为农户答疑解惑

  “这个时节自家的柿子树要怎么预防病虫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时春喜的座位前,来自富平的武先生焦急询问。“花前花后是关键,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不要用毒性太大、刺激性太大的药剂,花后更要用好药,不能用铜制剂……”随着专家的讲解,武先生在纸上记录下重点后连连感谢。

  时教授告诉记者,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植物保护(果、蔬)方面,“果树和蔬菜是农民的支柱,我已经参加了20多年的农高会,我发现今年来咨询的人数比去年要多得多,不仅是陕西还有外省的农户。”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时教授感慨农户越来越专业了,“过去他来咨询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病,比如只知道说我这个果树长黑斑了,问怎么解决,现在多年的种植他们已经成了半个专家,一来问的都是得了这个病要怎么办。”

  据了解,这次农高会期间,在几个展馆间有专门设置的农业科技专家咨询点,从9月19日—22日,每天有20名各个领域的专家为到场的农户答疑解惑。

  农机也能用上北斗导航,让智能科技为农业助力

  这次农高会D馆主要展示的是国家有关部委、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成效。

  在上海展位,一台台无人农机设备倍受瞩目,区别于传统农机,它们外部配有卫星天线,数字调度平台上土地使用信息简明清晰。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是对传统农机和新一代农机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安装农机北斗智能驾驶终端,集成高精度北斗导航、农机作业定位、作业路径规划、操作面板、高精度传感器等功能和部件。作业精度高达±2.5cm,能调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覆种、管、收全过程。

  除无人农机外,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奶牛智能感应喷淋技术、ai全自动大田插秧机器人等都让人大呼科技的进步。来自渭南的杨女士在参观完后由衷感叹,“以前只听过无人驾驶汽车,没想到农机也可以无人操作,里面还用了北斗导航系统,现在的农业还能这么玩,真让人大开眼界。”

  华商报记者 杨芷瑶 文/图

\

\

\

\

\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农高会

上一篇:“她经济”亮相农高会 陕西省妇联“上线”特色展厅 下一篇:省道107环山旅游公路鄠邑段提前3个月贯通 全长25公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