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亨利·基辛格博士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亨利·基辛格博士是世界著名战略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他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为毕生追求。基辛格的名字将永远和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基辛格博士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和怀念。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将中美人民友好事业传承下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新华社
百岁基辛格离世
曾一百多次访问中国
五次到访兵马俑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他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一百多次访问中国,更是五次到访兵马俑。他晚年爱吃德国香肠但不爱运动,离世前仍每天工作15小时。
外交
从犹太难民到国务卿
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3年,基辛格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家庭。在纳粹的高压统治下,基辛格一家人逃往美国,之后就在纽约扎根。
1943年,基辛格应征入伍,并在美国陆军服役三年。二战期间,他曾在德国为美军从事反间谍工作。后来,他凭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在该校教授国际关系,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知名专家,被称为“外交教父”。
据《纽约时报》报道,从肯尼迪到拜登,基辛格为12任美国总统担任过顾问,占到美国迄今所有总统的1/4以上。凭借对外交历史的深刻理解,加之作为德国犹太裔难民在内心充满的不安全感,基辛格改变了几乎一切有他参与的全球关系格局。
在美国历史和外交的一个关键期,基辛格的权力仅次于总统尼克松。他于1969年1月进入尼克松政府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并在1973年被委任国务卿之后罕见地保留了这两个头衔。尼克松辞职后,他继续在总统福特手下任职国务卿。1977年,福特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后者拒绝接受。这一具有争议性的奖项导致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两名成员辞职。
中国
到兵马俑参观
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自1971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后,基辛格访华100多次,表示“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1971年7月,他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是在今年7月,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接待,此时距离他第一次来中国已经有52个年头。他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曾五次到访兵马俑。1979年至1987年,他先后三次参观兵马俑,2008年第四次参观兵马俑,2013年第五次坐着轮椅参观兵马俑。第四次参观兵马俑时,基辛格留言说:“每次我来到兵马俑参观,都看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介绍,基辛格一生5次参观兵马俑,第五次是2013年6月30日,那时他已经90岁高龄了。他说自己非常喜欢中华文化,而秦兵马俑是他最喜欢的中国文物。那一天,他一直坐着轮椅在现场观看,博物院安排他破例进入修复区观看修复中的兵马俑。他说:“我不能坐轮椅了,我得站起来,向兵马俑致敬。”于是,他拄着拐杖进入修复区,非常郑重。他写下留言:“中国的辉煌永远不会结束,兵马俑就是中国将会拥有光辉未来的证明。”临走时,他还意犹未尽地说:“再看一眼!”
婚姻
经历两次婚姻
第二任妻子比他小12岁
11月29日,基辛格在家中离世,身后留下结婚近50年的妻子南希,第一段婚姻所生的两个孩子戴维、伊丽莎白以及5个孙子。报道称,基辛格曾有过两段婚姻。1949年,26岁的基辛格与第一任妻子安妮·弗莱舍尔结婚,两人都出身犹太难民家庭。两人是高中同学,安妮还用自己的收入资助基辛格上大学。
两人相恋7年后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名叫伊丽莎白。1962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戴维。表面看来,这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在戴维出生一年后,基辛格就因跟妻子感情不和的理由离开了家人单独生活。
1964年,基辛格和安妮正式离婚。基辛格传记的作者弗格森说,安妮曾在旅馆工作,结婚后专心照顾家庭,还要替基辛格打字。他们离婚后,安妮还一直维护基辛格,和他保持密切的关系。
后来基辛格与南希·马金尼斯相识,她是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助手,比基辛格小12岁,两人相守至今。基辛格与南希晚年在康涅狄格州的小镇肯特养老,有时也会到纽约市居住。
晚年
爱吃香肠不爱运动
100岁了每天仍工作15小时
今年5月,基辛格刚过百岁生日,虽然长年有心脏疾病,接受过多次手术治疗,听力和视力也都大不如前,但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还是每天工作长达十五个小时。
5月25日,基辛格的儿子戴维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分享父亲的长寿秘诀。据其描述,父亲最爱吃德国香肠和维也纳炸牛排,但不喜欢运动。他的长寿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父亲之所以能如此长寿并有活力,他认为原因在于其保持好奇心与使命感。”
戴维表示,父亲到老都维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不与世界脱轨。五年前,95岁高龄的他还开始研究起人工智能(AI)。父亲还有很强的使命感,尽管称不上是人见人爱的政治人物,但他用尽心思去处理外交议题,不难看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报道称,基辛格即使年事已高,但他退而不休,近年来依然会就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外交议题发表意见。自2020年以来,他已经写完两本书,离世前正在写第三本。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郭霁 编译
自述
一生中一半时间
都为美中关系工作
基辛格是美国政界的传奇人物,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曾被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他为中美建交作出重要贡献,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美国《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29日均发表长文回顾了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美媒指出,作为美国二战后“最具权势的国务卿”,基辛格任内取得了包括让美国摆脱越南战争、推动中美建交、对苏联实行“缓和”政策等一系列外交成就,几乎“重塑”了世界格局。
法新社也指出,基辛格在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成就“无人能及”,他推动美中关系走上新的道路,“塑造了战后美国的历史”。
基辛格去世后,基辛格个人网站发文进行悼念,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文章称,基辛格领导美国应对了一系列复杂的外交挑战,参与制定了美国一些最重要的政策。这篇文章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多达11处。
多名美国政要也表示哀悼,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表示,随着基辛格的离去,“美国失去了外交事务上最可靠且最具特色的声音之一”。
今年10月24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行年度颁奖晚宴,两国领导人向晚宴致贺信。晚宴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颁奖,表彰他为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
百岁高龄的基辛格在接受颁奖时,全场嘉宾报以持久热烈掌声。他在获奖致辞中说,“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基辛格呼吁美中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
机遇
生命中的贵人:
尼克松、亨廷顿……
二战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师从曾经给6任美国总统做过顾问的威廉·埃利奥特,拿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基辛格选择留校任教。
在基辛格于哈佛读书和任教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大批日后在美国外交领域青史留名的豪杰,如后来写出过《大棋局》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写出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萨缪尔·亨廷顿等等。
可以想见,这些既能拓展基辛格的关系网,又能让他的消息来源变得极为灵通的人脉,对后来搞上了外交工作的基辛格来说,是一笔何等宝贵的财富。
靠着自己极高的学术水平以及极好的人缘,基辛格在上世纪50年代末终于得到了美国政治界的重视。1956年,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第五个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找上了基辛格,希望他能帮自己竞选纽约州的州长。
两年后,小洛克菲勒如愿以偿,而基辛格也名声大噪,在帮助自己的金主进一步竞选美国总统的同时,他还进入了诸多官方和半官方部门任职,如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机构、兰德公司、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等。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1960、1964和1968年的三次总统大选中,小洛克菲勒都未能获得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基辛格却结识了自己事业生涯中的贵人,即后来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并加入到了尼克松的团队中担任国家安全顾问一职,而这也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复旦、上财学生的“灌饼阿姨”:已有九个群聊 每天能接一百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