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两会声音丨全国政协委员昝林森: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利益补偿机制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白仲夏 2024-03-07 20:06:21

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粮食问题是关乎民生吃饭的大事,更是维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提交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利益补偿机制的提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的产销协作,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作为多年从事农林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昝林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产粮大省”、“种粮大县”多为“经济弱省”、“财政弱县”,农民收益与粮食产量成负相关,影响政府“抓粮食”和农民“种粮食”的意愿和积极性。粮经发展倒挂,也加剧了耕地“非粮化”,直接影响粮食的稳定生产。

同时,目前国家对农业补贴仍处低水平,作为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层面,没有明确规定对主产区粮食生产设施建设投入、粮食生产经营的补偿政策,导致主产区与主销区缺乏协同进行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

对此,昝林森建议,在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的同时,可考虑改革税制,启动征收经济作物生产调节税。“在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和补贴尚难产生更大种粮吸引力的情况下,可考虑启动征收耕地非粮化经济作物调节税,作为粮食生产区和种粮农户经济补偿金,由国家宏观统筹,保障粮食生产区和种粮农户利益。”昝林森说。

“建议启动征收保障粮食安全省际合作横向补偿机制,即经济发达省非粮生产区向经济欠发达省产粮区补偿。”昝林森表示,可根据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度,由国家统筹,向经济发达省份和粮食主销区,根据其粮食消费情况,每年征收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偿税作为粮食主产区财政补偿金,通过资金跨省占补平衡生产收入的形式,激励调动经济欠发达产粮区政府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还可构建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安全生产的协同机制,鼓励粮食主销区省份与粮食主产区省份主动对接,主动参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业、耕地保育、农机装备购置等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建设投入,支持主产主销区共同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命运共同体,促进粮食生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历史新高 春运陕西高速公路日均流量110.36万辆 下一篇:两会声音丨全国政协委员高洁:加强行业监管治理和服务 建立有效的快递服务车辆管理制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