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百岁老人的西安解放记忆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4-05-15 07:11:14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西门无声见证着西安城的历史

  建筑不语,却是“活着的”城市历史。

  五月,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上城墙,西门的城门洞下早已车水马龙。细心听一下,喧闹的欢笑声、小贩的叫卖声连绵不绝从远处传来。西门最迷人的地方,大概就是不经意间处处流露出来的烟火气吧。

  “头两天,城里就能听见传来的炮声”

  在百岁老人李延寿心中,西门还有一副样貌。老人出生于1922年,一生都居住在西门外。生于斯长于斯,西门是李延寿的情之所系,也是唤起他百年人生记忆的闪亮标识。

  “解放军是1949年快割麦子的时候来的,当时我27岁,在西门外路南一家卖酒的铺子里当店员。”老人的思绪回到了记忆深处,“头两天,城里就能听见传来的炮声,那时候大家就传,说解放军要进西安了。”

  “那时候铺子用的是提扇门,解放军进城那天早上,我正一扇一扇提门板开门,看见北火巷(原西关正街北火巷)里国民党的部队由北向南跑。一看气氛不对,我又赶紧合门。”李延寿老人说,关好店门后,他和同事包起店里的现金和账本,去了位于北火巷的掌柜家。

  “到了掌柜屋里,又稀奇解放军到底是啥样子的,我们就透过门缝朝外看。只见西关街上坐满了解放军,但部队纪律严明、不扰百姓,我们就又开门出去了。”李延寿回忆,解放军进城后,大家看解放军确实像传说的一样爱护百姓,很多店铺第二天第三天就正常营业了,他们的店铺是其中之一。

李延寿老人

  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李延寿记忆的另一种视角,藏在尘封的史料中。张江霖、穆博彦在回忆录《向古城进军》中回忆,三桥战斗一结束,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未作休息,就向东跑步前进直奔西安。人民解放军像一把利剑,很快经土门进入西关,直抵西门城下。

  回忆录中是这样详细记录解放军进入西安这一历史性时刻的。

  “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有敌军守护,但看上去对我军并无戒备。当我军兵临城下时,有人在城墙上探头探脑地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三连连长李宪刚回答说‘我们是一二三师的,自己人。是刚从咸阳退下来的。快开城门让我们进去,解放军在后面追来了。’城上敌人说‘解放军哪能这样快,是天兵天将不成?’”

  “当我军部队浩浩荡荡从西门进城时,西大街两旁聚满了欢迎的群众,飘扬着写有学校、单位名称的横幅和各色的纸旗,人们高呼欢迎的口号,热烈庆祝西安的解放。”

  在解放军势在必得的万丈豪情中,西安历史翻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市民幸福生活的岁月静好

  岁月激荡,那段壮丽的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奏响的新生活交响曲却一直在延续、在升华。

  采访中,李延寿老人数次感慨:“那时候哪敢想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老人告诉记者,能活到100多岁,每月有退休金,还有高龄补贴,自己非常知足。

  从老人家里出来,阳光肆意又温暖地洒满街巷。循着孩子的欢声笑语,记者走进了环城西苑。一群懵懂的孩童在公园中的游乐设施处流连忘返,大人们环聚周围,三三两两拉着家常。驻足公园,身边大片绿茵向左右铺染开来,眼前,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远处,天空下饱经历史风霜的西门箭楼依旧巍然。

  环城公园尤其是西门到含光门段,是个充满西安风土人情的地方。而这风土人情,就来自千千万万西安市民岁月静好的烟火日常。每至东方渐白,沉睡一夜的公园热闹起来,跑步的、打球的、打太极的、拉二胡的、唱秦腔的、唱歌的,还有拎着刚买的蔬菜来散步的人络绎不绝,新一天的西安故事又开始了……

  文/图 记者 刘雪妮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