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会客厅主题
穿起五毒背心,手持蒲草小扇;对话非遗专家,抵达人文璀璨。
6月4日下午,西旅会客厅现场热闹非凡,数百件端午非遗物件陈列其间。嘉宾们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镜头聚焦嘉宾身后大屏,原来是一场以“端午佳节话非遗传统匠心展新姿”为主题的探讨正在举行。
据了解,本期【西旅会客厅】,特邀西安老字号产业促进会非遗文化技术官左其城,西安非遗推广大使、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专职副主任王智,与文化学者李朵共同聚焦端午佳节与非遗文化的交融,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与新发展。
嘉宾与主持人对谈现场
左其城在分享环节谈到非遗中的节气文化
左其城论端午非遗:
深挖节气文化,展现长安文旅新魅力
左其城围绕端午非遗主题,深入探讨了节气文化在长安(西安)文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中国节气不仅是古人顺应天时地利的智慧结晶,更是指导农业生产、融入日常生活的关键节点。他强调,节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丰富文旅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左其城进一步提出,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指出,长安的文脉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千年仍保持着独特的城市格局和文化氛围。他强调,长安的文庙、魁星楼、文昌阁等文化地标,以及周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人文氛围,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谈及如何将节气文化与文旅发展相结合,左其城建议深入挖掘节气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其融入文旅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中。他提出,可以通过举办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发以节气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打造节气文化体验区等方式,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同时,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长安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王智展示非遗产品——面花
王智深解端午非遗:
麦穗为引,探寻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旅的交融之路
手工刺绣五毒背心、钟馗伏魔木版年画、木质割麦镰刀、鱼化泥叫叫......都说认识王智老师就等于认识了非遗博物馆,看到方寸之间摆放着数百件非遗物件才知此言不虚。当被问及哪件非遗最能代表端午节气时,王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麦穗,他解释道:“芒种节气是麦子成熟与播种的关键时刻,麦穗的金色象征着丰收与希望,同时也寓意着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锋芒与责任。”
除了对麦穗的解读,王智还从更广泛的角度探讨了非遗文化与文旅市场的融合。他提到,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他呼吁应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文旅市场的融合路径。
王智认为,将非遗元素融入文旅市场,不仅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还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举例说,通过设计以麦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不仅能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此外,他还建议可以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如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以麦穗为引,王智不仅展现了芒种节气的农耕文化,更延伸出了非遗与文旅市场融合的思考。向观众传达了农耕文化的精神内核,即辛勤耕耘、收获希望。
李朵主持本场活动
李朵引领端午非遗探索:
从节气到生命节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李朵以端午非遗为主题,与两位专家共同探讨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他表示,面对满桌的非遗物件,他思考如何以清晰明了的节奏引导观众感受这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他提到,古人讲节奏是“急则缓之,缓则急之”,意在通过节奏的变化展现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李朵特别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他手持一件名为“五毒背心”的非遗物品,邀请观众猜测“五毒”指的是哪五种生物,并强调不要借助网络搜索,以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直观理解和兴趣。他强调,面对生活中的“毒”,人们会寻求解决方案,而非遗文化中蕴含着古人应对自然挑战的智慧。
李朵进一步提出,节气不仅是中国古人观察自然、顺应天时的重要方式,更是连接人与自然、感知生命节奏的桥梁。他表示,近年来自己越来越感受到节气文化的深刻影响,认为进入节气就是进入中国的生命秩序。他希望通过本期节目,从节气与生命节奏的角度出发,引导观众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其带来的清新饱满的文化体验。
台下观众专注聚焦本次对话
非遗产品——面花展示
非遗产品——钟馗伏魔皮影展示
通过本期【西旅会客厅】,我们得以窥见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价值,也深刻感受到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旅会客厅第七期——引领诗意栖居深度挖掘行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