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鄠邑区城区北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看起来略显破旧的房子,占地不到100平方,却建造起137栋楼阁,阁阁相连,楼楼并列,飞廊连接,10万个构件没有一颗螺丝钉,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国宝殿堂吗?
▲公输堂“天宫楼阁”局部细节 图源陕光灯
这座古老建筑就是“公输堂”,看似其貌不扬的三间小屋,却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微缩艺术之绝唱”、“中国古建小木作雕刻艺术瑰宝”,还受到了中国与法国的联合保护。
1
工匠祖师爷鲁班也造不出来的建筑
公输堂,原名源远堂,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渭丰街道祁南村中部,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建筑,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历时十一年建成。
当时为何要建它?还要往前追溯到元代。
元代文宗天历年间(1328年~1330年),山西太原府祁南集里小汾村人李金荣兴办三阳教会,被尊为教主。明永乐年间,教会弟子为祭祖师,遂在北依渭河、地势平坦的陕西户县依何园村(今祁村)建源远堂。
此后这里成为白阳三会的法堂及供佛的礼拜殿,殿内原有数目众多的小佛龛和佛像,故历史上也称“万佛堂”。
▲公输堂“天宫楼阁” 图源陕光灯
公输堂内部小木作建筑极其精巧,东阁门有对联“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其中的“公输”是指鲁班,而“道子”则是画圣吴道子。当地人认为,此建筑精妙绝伦,非古代建筑工匠祖师爷鲁班不能为之,鲁班又名公输班,“公输堂”之名由此得来。
鲁班其实不姓鲁,他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姓氏为公输,人称公输盘、公输般,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因古时“班”同“般”,惯称“鲁班”。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他的名字实际上已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公输堂小木作建筑,是对宋代官方建筑典籍《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图样的实物再现。明代的能工巧匠们,在此基础上采用宋代小木作传统工艺技术进行创新,把抽象的建筑理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小木作天宫建筑。
▲公输堂“天宫楼阁” 图源陕光灯
公输堂是宋代《营造法式》保留下来的唯一实物。著名清史专家、档案学家和古建筑学家单士元(1907~1998年)生前曾在考察公输堂后表示:
“公输堂无论就其历史价值还是工艺价值来讲都算得上国宝。宋代书籍《营造法式》上只有关于‘天宫楼阁’的文字介绍,而无实物模型。公输堂的发现,让我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于右任也曾为公输堂折服,或许是由于方言的原因,他将公输堂称为“工师堂”,由他题签的《重修户县志》记载:“(祁村南堡)有工师堂,俗称鲁班所修,雕刻极其精巧。”
2
传说中的“天宫楼阁”有了现实的样子
相比于同在西安、声名远播的兵马俑、大雁塔等,西安这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输堂,就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隐形高手,深藏不露。
近日,我们来到公输堂,去一睹想像中“天宫楼阁”的现实面貌。
公输堂正殿面阔约10.5米,进深约9.5米,高约6.1米,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原有建筑依次为木牌楼、照壁、山门、前殿、中殿、正殿。现仅存一座正殿,其余建筑已荡然无存。
▲公输堂现仅存一座正殿(图中后方)图源陕光灯
内部结构自上而下分为藻井、天宫楼阁、穿堂,有三重楼、重楼、角楼、单檐阁组成,楼楼并列,阁阁相连。
它的惊艳之处就是明代能工巧匠们采用宋代小木作传统工艺技术,在《营造法式》“天宫楼阁”图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仅有的方寸之地,将庞大的建筑群按照正常比例的三十分之一浓缩于穿堂构架之上,形成高悬于空中的“天宫楼阁”,一共三层16个藻井(现存共有4个藻井),137栋楼阁,20多种斗拱样式。
小木作是指一切非结构性质的木作,即建筑内或建筑上装修的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壁藏、佛龛,以及木质模型和装修艺术品等。
小木作通常构件设计尺度较小,加工精细且具有装饰性,加工精度远大于大木作,。小木作具备人文内涵的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技术要素。清工部《工程做法》将小木作归为装修作。
▲公输堂精巧的小木作 图源陕光灯
仅“天宫楼阁”这样的小木作宫殿群,粗略估计,构建总数至少有10多万个件之多,足见其复杂程度。它既坚固又轻巧,不易变形,很难拆除,这也是天宫建筑历经六百年沧桑岁月没有倒塌的主要原因。
“天宫楼阁”的宫窗只有半厘米厚,轻如蝉翼,薄似书页。门楣上有龟纹、回纹、金钱纹、万字纹等各类图案,有牙雕之感。天宫下部的挂落、飞罩、地霞、门额、格扇等部位,分别用圆雕、平雕、镂空雕、浮雕等手法,雕刻了莲花、卷云、如意等图案。
▲公输堂雕刻精湛,彩绘细腻 图源陕光灯
公输堂不仅在结构上巧夺天工,而且雕刻精湛,彩绘细腻,别具一格。公输堂的彩绘以旋子彩绘为主,彩绘原料由各种矿物颜料和赤金等调配而成,彩绘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历时600多年,无起皮无崩裂,而且至今没有变色。 学者经过研究,公输堂彩绘油漆用的是“紫龙罩”工艺,彩绘用的是“卧金点翠法”,就是这样一种油漆彩绘的工艺,在清朝末年已经失传了,真是有点遗憾。
3
公输堂缘何成了“冷门”和“小众”?
技艺精妙绝伦、独具匠心,文保价值也极高的公输堂,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冷门”、“小众”文保单位呢?
这不禁让人猜测,在陕西这个文保单位大省,公输堂是否有着“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现实客观的原因。
据陕西日报曾报道,因历经数百年,公输堂顶部“天宫楼阁”及藻井的支撑部分有严重歪闪,局部木构件存在脱开、断裂现象,地面返潮非常严重,隔扇门底部与地面青砖接触部分出现严重糟朽。
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公输堂“天宫楼阁”、斗拱、穿堂、隔扇等部位的油漆彩绘均有脱落,部分还发生霉变,存在“木材白腐”、“木材软腐”与虫害等生物病害问题,亟须进行维修保护。
再加上受参观时间、地点以及有限的展出等限制,让公输堂没有机会被更多的世人所知。
▲公输堂雕刻精湛 图源陕光灯
公输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网络上,众多网友对如此壮观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很关注,在国际上,也有文物保护专家对公输堂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2017年11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开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合作项目,内容包括公输堂古建筑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研究、建筑木材树种研究等。
之后,中法双方的专家多次赴公输堂现场考察,研究相关课题。2019年10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合作举办“中法公输堂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并选定公输堂为现场教学基地。
▲公输堂展览厅 图源陕光灯
2023年4月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开发领域的双边合作。陕西有三处文化遗产合作项目被列入其中,分别是兵马俑保护修复研究合作、公输堂和茂陵合作项目。
联合声明中,公输堂与鼎鼎大名的兵马俑、茂陵一同出现,这也让它赢来了重新绽放光彩的机会。希望未来中法两国专家携手为古建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将让公输堂得到更好保护。
……
公输堂的文物保护事业,既需要长远的规划与目标,也需要接地气的文创产品与项目规划。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沈兵望曾表示:“我们正在谋划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挖掘小木作艺术价值,打造以‘公输堂小木作·中国乐高’为IP形象的文化产业基地。”
▲公输堂精巧的小木作 图源陕光灯
方寸之间见乾坤,百余平方呈现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巅峰,期待文保人员在加强保护工作的同时,再度挖掘公输堂的历史文化价值,将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长安印记
近年来,“打卡”博物馆热蔚然成风,但火爆的大多是知名度较高的大馆,许多特色鲜明的小馆,仍然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不过,对于不少外地游客和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些小众、低调、冷门的宝藏小馆,同样吸引力十足,值得去了解。
即日起,陕光灯推出【长安印记】“西安小众文保单位”系列探访故事,这些博物馆所藏文物精美、文化价值丰富、展览方式新颖,往往“专精一门”,十分有特色。一起去寻找历史给长安留下的璀璨印记,探访一砖一瓦一木在长安写下的故事……
作者:那些花儿 王喵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编辑:王静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