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头上班的陕西娃,麦黄咧,你大(爸)喊你回家收麦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无法割断的乡土之情。眼下又是一年农忙时,不少三农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一句“麦黄咧,回乡收麦了”的各种花式呼叫,勾起人们深深的思乡情与对夏收的记忆。
父辈头顶烈日抢收小麦的画面还在记忆中,而如今眼前小麦收割机整齐划一的高效收割,也在提示着农业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景象。 农业作为陕西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探索。
1
关中大地上消失的“麦客”
科技在飞速发展,脑海中的记忆也越发迷人。 麦子黄了,地里便有了故事。老人们常说,当杜鹃鸟叫起满田头的“算黄算割”时,就是镰刀磨快,抢收小麦的时节了。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麦子成熟的速度,一眨眼间。每到夏忙时节,关中农民全家老少齐上阵,抢收小麦,生怕收的慢,麦子熟过头,一碰撒在地里,浪费心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麦黄时节,关中地区的机械收割机还是很少的,光靠自家人是忙不过来的,再由于气候原因,关中的麦子总比甘陇一带早成熟一个月左右,麦客这个职业,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麦客》 侯登科 摄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扁平的行囊……差不多就是他们所有的家当。成千上万的甘肃、宁夏等地人,为了生计成群结队,如同候鸟迁徙一般游走到产粮大区关中平原,一路走一路收,将大地所赐的饱足和希望一镰刀一镰刀收获。在过去,他们是以双手挑战机械的存在。
陕西人大都善待麦客,同情其辛苦劳作。他们提供丰盛食物如白蒸馍、裤带面等,还赠予衣物和香烟,并及时支付工钱,有的主家还会推荐麦客到邻居家工作以增加收入。
“没一个偷懒的,组活都粲滴很(干活麻利得很),甘肃人给陕西人把麦一哈割扎了(割扎实了)。”许多年后,陕西老汉们谈论起当年的麦客,依然赞不绝口。 《麦客子歌》云:“肩担远挑陇月残。一身亲收几万顷,饭饱与己尽无干。”写尽了麦客的汗水与艰难。
▲《麦客》 侯登科 摄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陕西关中一带机械化收割逐渐普及,敦厚勤快的麦客们慢慢停下进陕的脚步,有的赴其他发达地区继续“淘金”,有的在自家田地里勤劳致富。
随着时间流逝,麦客们逐渐老了,从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他们的故事,只能当作一段回忆在茶余饭后由老汉们絮絮叨叨地讲述了。
2
现代化收麦服务:从收到送一站式完成
时代更迭,科技进步。如今,在麦田里,不再需要传统麦客手持镰刀挥舞,一台台收割机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片麦田的收割工作。这些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所说的:“在效率面前,麦客已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与传统的麦客相比,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们不受人力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收割工作,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其次,这些农机设备操作简便,农民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手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农机设备能够精准收割,减少粮食浪费,确保每一颗麦粒都能颗粒归仓。 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最新消息,连日来,陕西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抢收小麦,开展夏播作业。截至6月10日,全省夏收夏播进度均超过八成。调度数据显示:今年陕西省“三夏”期间陕西共投入联合收割机3.35万台。
▲现代化的农业收割设备,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现代化的收麦服务中,农机设备不仅承担了收割工作,还延伸到了后续的处理环节。收割机在麦田中穿梭,将麦穗收入囊中,然后通过传送带将麦穗传送到搂草机中,进行初步的整理。接着,捆草机将麦秆捆扎成捆,方便后续的运输和储存。最后,运输车辆将收割好的麦子拉回仓库或送到农户家中,完成了从收到送的全流程服务。 这种一站式的收麦服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农民的成本。农民们不再需要为寻找麦客、购买农具等问题而烦恼,只需将麦田交给专业的农机服务团队,就能轻松完成夏收工作。
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让那些曾经辛勤劳作的麦客们,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农机服务团队的“经纪人”一度成了远近村庄的大忙人,他们的电话,被记在无数个农户的小本上、墙上、手机通讯录里,为了能让“经纪人”帮自己早点约到农机手,少不了两包好烟伺候着。
3
动动手指,手机上就能“喊”农机上门服务
麦飘香,夏收开启。不同于往年的奔波与忙碌,今年的农机服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通过“嘟嘟农机”这一智能平台,实现了“上门”服务,为农户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其实,对于智能手机使用尚不十分精通的农户们来说,“嘟嘟农机”5年前开始的初期地面推广,进行得并不是十分顺利。那时工作人员们要一遍一遍给农户们讲解操作流程,但很多农户刚开始却觉得“麻烦”,他们依然保留着原始传统的方法:找个小本子,用笔记下收割机手或经纪人的电话。于是,推广人员想了很多方法,包括发放印有“嘟嘟农机”二维码的小卡片、发放在线优惠补贴等等。 当发现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预约到合适的收割机时,宝鸡市岐山县的农户老景应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真是太方便了!”今年夏收,老景从在“嘟嘟农机”小程序上下单,到农机进场,最多半天时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处打听、电话预约了!”如今,像他一样的农户越来越多,农户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就能预约农机手。
▲“嘟嘟农机”小程序平台页面
互联网创新模式下的“嘟嘟农机”,是由西安星辰云控股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便民平台,于2019年5月上线。平台基于“互联网+农机作业”,面向农田、农民、农村,服务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为实现农机作业信息交互对接,从而实现为“有机户“和“用机户"牵线搭桥的目的。
目前“嘟嘟农机”平台已在陕西多市区县推广,宝鸡金台、陈仓、扶风、眉县、千阳等县区的许多农机手已加入,实现了在线接单。星辰云控股总经理詹琛介绍,平台可提供播种施肥、收获、秸秆处理等机械预约服务,目前平台总用户数量8.6万人,已完成订单2.16万单,作业总面积达70万亩。 为了进一步方便农户使用,平台还进行了多次更新升级。今年三夏前,平台推出了更简单的操作方式,农户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点击“小麦收割机绿色通道”,就能轻松找到附近的农机手。同时,平台还制作了海报,张贴在农机和各村公告栏上,方便农户扫码进入。
▲科技赋能,促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当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水平看,南方优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 基于这样的现状,在《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对于我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曾提出过“构建陕西农业大数据中心或云平台,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科技创新引领,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等对策。 作为一款数字产品,“嘟嘟农机”找准了农业与科技的切入口,成为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款公共支撑平台,探索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当科技真正转化为接地气的生产力成果,改变黄土地上农民的生产方式,乃至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最戳中人心的意义所在。
作者:董旭叶 王静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编辑:王静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