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西安浐灞国际港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开展深入合作,携手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开行,跑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速度”。
博州党委副书记,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书记、总指挥方向荣;博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杜应昆;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兵参加签约仪式。
仪式上,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与博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曾健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优化通关服务、促进信息共享、推动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加强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区位优势、物流枢纽优势和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资源优势、货物集聚优势,以实现高效互联互通和综合资源共享为目标,建立互信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要素高效联通,大力推进港港联动和多式联运业务发展,促进内陆地区与陆路沿边口岸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欧班列服务等领域协同联动、创新发展。
双方将充分利用铁路运输优势,推动两地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商贸物流大发展,围绕中欧班列(西安)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信息融通等方面创新合作,致力于实现两港功能共享、信息共用、业务融合,增强口岸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合作协议的签署为西安浐灞国际港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契机。双方将以本次签约为起点,立足使命定位,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深层次合作,携手将中欧班列(西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精品班列。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全州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72公里,有“西部第一门户”之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通道”国内外的重要连接点和进出口过货关键节点。位于博州的阿拉山口口岸是集铁路、公路、航空、输油管道四种运输方式兼有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一类口岸,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往欧洲最便捷、最稳定的大通道,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西安)占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的35%以上。
作为陕西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今年以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加快构建高频稳定的国际通道体系,持续推动中欧班列(西安)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级。向西向北,推动全程时刻表班列,从去年的每周“2去1回”提升至“4去3回”,跨里海多式联运班列从年初每周3—5列开行到目前实现“天天班”;向南,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开行中老、中越等东南亚班列;向东,稳定开行西安—青岛海铁联运班列。同时,运行好全国公路跨境运输集结中心,形成高频稳定的国际通道体系。
据国铁集团公布数据,今年1—7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998自然列,增长28.6%,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中欧方向开行2582列,中亚方向开行416列。运送货物总重327.3万吨,同比增长19.5%,发送箱31.5万标箱,增长25.2%。
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兵表示,浐灞国际港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深化交流共建机制,推动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务实合作,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拓展优化开放通道,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石如瑄
相关热词搜索: 浐灞国际港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