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地跨豫、鄂、渝、川、陕、甘、青六省一市,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10月9日至10日,在全国人大环资委指导下,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六省一市”人大在陕西省召开了“六省一市”人大秦岭协同保护工作座谈会,经共同协商,形成并审议通过了“六省一市”人大秦岭协同保护工作备忘录,明确了8项协同合作任务。“六省一市”共同加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协同合作,对于推动区域生态整体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备忘录中提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等省际协同立法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秦岭区域各省(市)特别是相邻省份、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组织开展秦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文化保护传承等协同立法工作。以适当方式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共同推进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实施。
围绕秦岭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矿产资源保护利用、绿色低碳发展、文化保护传承等共同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做好调研成果共享和转化应用,推进构建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
发挥代表作用,组织区域内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秦岭生态保护专题调研,向全国人大提出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相关议案建议。推动完善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度体系,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各省(市)建立联合巡护、联合执法和司法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推进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
座谈会上,各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就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据介绍,近年来,陕西坚持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统筹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438座小水电的拆除、退出、整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99.7%,秦岭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2%,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99.3%,主要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过九成,12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县获“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召开
上一篇:华商记者帮|小区内自来水管道频繁爆管 业主正常生活受影响 物业:开发商预埋管道质量差 下一篇:警惕“黄金邮寄”骗局 西安警方侦破一起“黄金邮寄”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