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陕西馆内,新能源汽车、钛合金产品、特色文创……轮番登场的精品好物,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折射出陕西消费市场的“新”风尚。
新智造:科技赋能体验升级
4月17日,步入位于8号馆的消博会陕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比亚迪唐L新能源汽车,流畅的曲面车身折射出金属光泽。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对智能、舒适驾乘体验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这辆车搭载了‘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从视觉、听觉到嗅觉,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参展代表邱锋介绍,这款车是本月初才上市的,此次参展,就是希望通过消博会让海内外消费者了解比亚迪的新产品、新技术。
与新能源汽车相呼应的,是展馆另一端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
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集团成员企业,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钛材加工产业链资源,推动了钛及钛合金等在工业领域及民用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此次参展的是该公司第三代钛合金保温杯,它采用航天级TC4钛材,通过梯度纳米涂层技术实现真空隔热性能突破。“这个480毫升容量的杯子仅重198克,较传统不锈钢材质减重40%。”公司党支部书记罗丽娟介绍。
这种“硬科技”民用化转型正在重塑陕西制造版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以比亚迪为例,其去年全年在陕整车产量达到107万辆,占比亚迪全球产量的1/4。
数字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比亚迪、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龙头的“链主”企业,正在构建从新材料研发到智能制造的完整生态圈。
新文创:从网红IP到跨界合作
在陕西展区,憨态可掬的“绒馍馍”毛绒玩具前人头攒动。这款以陕西小吃肉夹馍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将传统刺绣工艺与卡通化造型结合,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驻足。
“本来冲着‘网红’来打卡,没想到实物更可爱!”来自上海的李悦然立即下单了两个。据展商介绍,“绒馍馍”日均销量近千件。
爆款背后是文化符号的创意转化。设计团队提取肉夹馍的外形、配色等标志性元素,用毛绒弱化食物真实感,放大“萌经济”效应,让传统美食文化更契合年轻审美。
跨地域文化元素的碰撞同样引发市场共振。展馆内,一组印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妞”IP的海南贵妃芒果礼盒格外醒目——头梳双髻的“唐妞”手持芒果,将盛唐气象与热带风情巧妙融合。这款由海南农产品企业与西安文创品牌联名开发的产品,成为文旅消费融合的典型案例。
西安桥合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曼透露,这是去年消博会联名的产物。陕西团队负责IP设计与文创开发,海南企业把控水果品控与供应链,物流企业定制保鲜方案,电商平台同步开通“产地直送”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全省共有文创企业58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
新生态:“陕味”激活消费新主张
“这就是小时候的苹果香!”在消博会现场的香朵情合作社展位,来自北京的王浚民品尝了延安的红富士苹果后感慨道。
负责人石海军现场切开一个苹果,飞溅的汁水瞬间激活了王浚民的乡愁记忆。这种情感共鸣正转化为真金白银——合作社通过“先体验后合作”的模式,在长三角地区打开了销路。
石海军与苹果打了38年交道,亲历了延安苹果从“看天吃饭”到智慧农业的蜕变。
通过建设智能冷库系统,延长了苹果的保鲜期;采用二维码溯源技术,消费者可实时查看果品“体检报告”;创新冷链物流体系,让黄土高原的鲜果直达海南市场……
如今,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更追求吃好、吃得健康、吃得有体验感。这些新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
在紫阳和平茶厂展位前,一缕茶香吸引着往来客商。展位负责人王静手持白瓷茶盏,向驻足者展示杯中舒展的明前嫩芽。
作为全国重要富硒茶产区,紫阳县26万亩生态茶园正通过做优茶产业、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场、做强茶人才,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面对茶叶市场的同质化困局,今年的消博会上,和平茶厂带来了新品——一款融合紫阳橘皮、生姜的药食同源茶饮包。
“我们希望打破传统茶饮边界,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使茶叶增值。”在王静看来,这种创新不仅能为企业增收,更有利于推动茶产业向大健康领域延伸。
新合作:南北联动扩容全球“购物车”
消博会的“购物车”,承载着市场参与者对畅通贸易的渴望。从首届消博会带来178 种展品,到第五届消博会携300余款名优产品亮相,陕西团参展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品类愈发丰富。
消博会期间,通过一场场供需对接会,与会者们积极探寻合作契机,为“买全球”“卖全球”挖掘商机。
陕西名优消费品榆林专场推介会促成重点合作项目签约16个,总金额达3亿元,涵盖农产品深加工、跨境贸易等多个领域。
吴堡县工业商贸局局长高利斌透露:“《舌尖上的中国2》带火的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年产值达1.2亿元。今年我们计划在海南开设实体体验店。”话语间尽显陕西品牌“南下”的决心。
海南沙漠红建筑装饰公司负责人史青对榆林羊脂皂青睐有加,这款以横山羊脂为原料的产品,巧妙融合“地域资源+现代工艺”,成功延伸出高附加值产业链。
在供应链创新方面,陕西首农与海南鳄泽集团达成“南北鲜享”合作;神木市与海南东方市实现农特产品互销;海南华普森与榆林七只羊服饰签订职业工装采购协议,让“榆林制造”加速融入全国产业链。
跨境贸易的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陕西区资深总裁时光宣布,将在榆林构建“双向流通”体系,既引进泰国榴莲等全球优品,又通过其全球渠道将榆林小米、横山羊肉输往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石喻涵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加强非法登山管控 非法登山记录将抄送单位社区并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