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智联招聘发布《2025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聚焦2025年职场妈妈在事业、生活、婚育观念等方面的真实状况,该报告基于3788份调研样本,希望报告数据能进一步推动对职场妈妈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职场妈妈晋升信心高于已婚未育女性
数据显示,对于职场晋升,认为一年内“肯定会升职”或升职“可能性较大”的职场妈妈占比8.1%,高于女性整体水平的7.9%,与未婚女性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仅5.4%的已婚未育女性对升职有信心。长期以来,企业对女性怀孕期至哺乳期影响工作的顾虑,使优秀女性错失晋升机会,这一问题亟需公共政策与公司制度协同解决。
“为母则刚”不是说说而已,调研数据显示,在考察职场人成为爸爸/妈妈后的变化时,职场妈妈选择的前三项分别为“升职加薪意愿更强,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48.2%)”、“主动学习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43.3%)”、“更想做出好成绩,为孩子做榜样(41.5%)”。这也提醒企业,“妈妈”的身份带给女性职场人的是工作上的促进作用,而非阻力,企业应该给职场女性更多的信任,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35%的职场妈妈表示“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数字化工具”,较去年提升6.4个百分点,也略高于职场爸爸的34.1%。这种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姿态,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应用,更有望形成"技能迭代——效率跃迁——职业韧性"的闭环演进。
16.6%职场妈妈正在经历“丧偶式育儿”
据智联招聘数据统计,37.7%的职场妈妈表示配偶“有空会分担家务和照顾小孩”,构成主要参与模式。然而值得警惕的是,16.6%的职场妈妈坦言丈夫"基本没有承担家务、照顾小孩的责任",正经历"丧偶式"育儿困境的职场妈妈比例较去年大幅提升。
然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职场爸爸在育儿参与度的自我评估中呈现显著差异:仅3.9%承认"基本没有在带娃上出力",高达62.3%认为"不管做的好不好,自己都在尽心尽力参与育儿"。调研显示,职场妈妈和职场爸爸在“育儿”这件事上的“评价标准”长期未完全达成共识。
此外,调研数据还显示,87.9%的职场妈妈表示收入主要用于“子女抚养/教育”,创四年来新高。与之形成尖锐对比的是,仅18.6%的职场妈妈将收入主要投入自我学习深造,显著低于未婚女性(35.4%)与已婚未育女性(24.9%)。这一现状提醒职场妈妈,在“托举”孩子的人生的同时,不要忽视自我成长的投入,“鸡娃不如鸡自己”。
84.4%职场妈妈业余时间主要用在陪伴家人
职场妈妈在业余时间分配上展现出鲜明特征:84.4%的职场妈妈将时间主要用在陪伴家人上,显著高于未婚女性(38.1%)、已婚未育女性(63.5%)及职场爸爸(75.2%),凸显了陪伴和照顾孩子在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调研数据显示,职场妈妈群体存在显著的职业连续性断裂现象,65.3%的职场妈妈做过全职妈妈,56.7%因各种原因重返职场。论及原因,为减轻经济负担的占比最多,为21.9%,其次为实现自我价值,占比1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场妈妈们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求平衡,以及渴望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三胎”政策推行近四年后,仅1.6%的职场妈妈表示准备生三胎,选择“一个孩子刚刚好”的职场妈妈则占到54.9%。
职场妈妈既是职场的中坚力量,也是家庭育儿的核心承担者,但其双重角色背后是难以忽视的疲惫与牺牲,数据背后折射出职场妈妈对公平支持的迫切需求。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企业打破“生育惩罚”的隐性偏见,提供弹性工作与家庭友好政策;需要家庭重构责任分担模式,推动男性育儿参与的实质化;更需要社会完善托育服务与性别平等制度,为职场妈妈减负赋能。唯有多方协力,才能让“母亲”这一身份不再成为职业发展的枷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肖琳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