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华商观察|从一季度数据 看陕西经济的含“新”量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5-15 06:55:23
A1 A2 A3

  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观察篇

  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等多重挑战,陕西一季度全力以赴拼出了“开门红”,GDP增速高于上年、高于全国,“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态势,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足够令人欣慰,而更让人振奋的,还是陕西经济含“新”量不断增加,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和新趋势,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消费之新

  打造消费新场景

  释放消费升级新活力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这意味着消费要在经济发展中较之以往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季度,陕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4.12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连续4个季度高于全国。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较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全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2%,较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3%,较上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23类商品中,14类商品零售额正增长,其中10类商品零售额两位数增长。

  应该讲,消费市场数据持续亮眼,这主要是“新”的推动和托举。

  一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一季度文旅场景不断上新,4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沉浸式体验唐风市井生活、城墙全新推出互动体验项目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上新”VR眼镜为例,报道了陕西通过持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丰富消费场景的成功经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去年陕西印发的《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升级新活力行动方案》就提出了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社区消费等6大消费新场景,今年陕西也把提振文旅消费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了由17家省级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围绕文化旅游、特色美食、体育赛事、康养休闲等,全年计划安排600多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加快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

  另一方面,有赖于“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补贴激发了居民消费新潜力。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设备更新持续加快,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5.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同样给力,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4%,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48.4%;通讯器材类增长78.2%,新能源汽车增长24.8%。

  >>产业之新

  新质生产力“新新向荣”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坦率地说,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我们深知,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然是必须要全力以赴的新命题,向“新”而行,这是摆在当下的重要任务。

  中央重点部署,各地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扑面而来。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以及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一定优势。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聚焦产业前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4.3%,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加快融合,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加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今年一季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2%,较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1.8%,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圆片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8.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4%和14.5%。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唯有与时俱进,方可万象更新!接下来,我们还需要通过创新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继续保持以“新新”向荣的姿态一路前行。

  >>出口之新

  “新三样”成外贸突围先锋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面对关税战贸易战夹击,一季度陕西进出口总值1112.8亿元人民币,微降1.5%,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实现了平稳开局,呈现出结构更优、产品优势足、经营主体强、贸易伙伴增多等特点。

  从贸易方式看,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458.6亿元,增长15.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1.2%,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518.6亿元,下降7.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6.6%,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反映出陕西外贸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据西安海关披露,2018年以来,陕西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对美贸易依赖度逐步下降。对美进出口值占全省份额从2018年的12%下降至2024年的6.6%,在陕西主要贸易伙伴中的排位由第4位下降至第6位。今年一季度,陕西对美进出口68.4亿元,下降2.9%,占比降至6.1%。西安海关坚决有力、严格依法贯彻落实各项对美反制措施,同时始终关注陕西自身发展,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外贸发展活力,助力企业多元化拓展市场,做大外贸基本盘。一季度陕西贸易伙伴达199个,其中,东盟跃升为陕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最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产品优势凸显,进出口品类多元。机电产品作为陕西出口的“拳头产品”,一季度出口659.7亿元,增长5.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85.3%。特别是“新三样”成突围先锋,出口激增15%,其中电动汽车出口暴增1.1倍,带动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41.2%。

  有必要解释一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与传统外贸主力“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新三样”。恰恰是,“新三样”也是陕西的优势和长项,产能均处于全国甚至全球前列——凭借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新晋汽车大省;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也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在竞逐“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出口新赛道上,陕西塑造和积累起了自己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当进出口这架马车装载着“新三样”多拉快跑,一季度成绩自然而然令人感到提气鼓劲。相信未来还会要更多具有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走出去,带动陕西进出口商品结构会出现更多可喜变化。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将再添一座高铁站!洛川站将进入内部装修施工阶段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