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05-23 07:30:23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机器狗灵动酷炫的表演,吸引了众多中外参会者的目光。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马昭 摄
5月22日,走进第九届丝博会展馆,3D打印药片、会“跑”的充电宝、能人机交互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通过陕西本土企业的创新实践,悄然走进现实。
3D打印药片:定制生命的“精准配方”
在西安棣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一台造型独特的3D打印机引得众人驻足围观。“这可不是普通的打印机,它能‘打印’出救命的药片。”西安棣加创始人卜昕揭开了这台设备的神秘面纱。
“传统制药好比‘批量生产的标准件’,而我们致力于为每位患者打造‘专属配方’。”卜昕以大剂量药片为例展开说明,“很多老年人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常规的大药片对他们来说难以服用。但借助3D打印技术,我们能让药片拥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放进嘴里就能快速崩解,服用起来非常轻松。”
除了改善服用体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药品,还能实现“精准给药”。
卜昕进一步介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在系统中输入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制药企业就能依照处方,为患者打印出精准剂量的药片。”他透露,以心肌梗死急救药为例,在未来,当患者发病时,医护人员给其服用3D打印的口腔速崩药片,能够为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目前,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制药领域才刚刚起步。3D打印药片面临着哪些困难?卜昕直言:“3D打印药片涉及药学、工学与3D打印技术的跨界融合。我们团队耗费七年时间,才成功攻克国内首台3D片剂打印机样机开发、打印工艺等一系列难题。”
卜昕表示,未来计划携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等,共同推动增材制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为电动车充电。
移动充电车:新能源汽车有了“随身充电宝”
在新能源汽车展区,一辆白色小车正缓缓驶向停车位。“这是我们的无人驾驶智能移动充电车,堪称新能源车的‘随身充电宝’。”陕西坤小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博笑着介绍,“车主只需在小程序或APP上下单,充电车就会自动驾驶到车位旁,真正实现‘桩找车’。”
现场演示中,充电车精准停在一辆电动车旁,插入充电头,充电开始。“我们的设备就像一个‘移动蓄水池’,能在电网负荷低时储存电能,高峰期再释放给电动车辆。”李博指着车身上的显示屏,“单台设备输出功率可达120千瓦,多台组合能达到300千瓦以上,充电速度比市面上普通充电桩更快,使用也更便捷。”
谈到应用场景,李博打开手机展示合作地图说:“目前我们已在山东高速、湖北高速等多个服务区投放,在西安、济南的部分城市综合体也已经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节假日充电桩紧缺的难题。未来计划在老旧小区、加油站、更多的商业综合体使用,这些充电车也能灵活移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参会者体验智能乒乓球发球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从春晚舞台走向千行百业
“您好,欢迎来到丝博会!”在陕西智莱特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身高1.69米的人形机器人“星际V”眨着大眼睛,向参观者挥手致意。销售总监高波透露:“未来它将成为工厂、医院、家庭的‘全能助手’。”
“春晚舞台让人形机器人火出圈,但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高波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用工成本上升,高危、重复的工作岗位急需‘接班人’。我们的机器人不仅能搬运重物,还能通过AI学习复杂操作,成为工厂的‘主力员工’。”
然而,技术突破并非易事。“机器人目前面临着性能、重量、成本的三重挑战。”高波指着机器人的膝关节解释道,“就像人类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我们要让机器人关节更灵活、更耐用,同时把成本降到普通家庭能接受的水平。”
谈及陕西的产业优势,高波充满信心:“西安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西北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陕西拥有丰富的科研实力,因此,我们有底气让‘陕西智造’的机器人走向世界。”
从救命的药片到奔跑的充电桩,再到智能的机器人,丝博会上的这些“黑科技”,不仅展示着陕西企业的创新实力,更勾勒出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 石喻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