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推动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西安有三大使命五大任务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5-26 06:57:07
A1 A2 A3

  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日前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科学谋篇“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共促区域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首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和市长叶牛平同时担任组长。

  西安将助力全省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和“六个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发展战略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必然要求每一城、每一域,都得在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找准坐标定位,在宏大格局中展现自身站位和应有担当。

  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西安是西北地区龙头城市,肩负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建设的光荣使命,在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引领示范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使命责任,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更大担当作为。    西安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角色和使命,可以提炼为三个关键词:一是“建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二是“带动”,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三是“引领示范”,引领示范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带动”以及“引领示范”三大使命,西安由此设定了五大任务。

  第一,创新引领增动能,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强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和产业协作配套,助力全省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成为全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第二,协调发展强带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深化西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务实推进西商融合和西榆、西汉、西康协同发展,积极拓展省际市域交流合作;第三,绿色发展优生态,加强秦岭和黄河流域联保联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第四,扩大开放激活力,提高“双招双引”质效,持续拓通道、强枢纽、优网络、建平台、聚产业,加快构建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第五,共建共享惠民生,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西咸、西商、西榆、西汉……结对联动发展的浪潮扑面而来

  当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这已然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关键抓手。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五大任务中,明确列出了六个区域联动发展板块:

  西咸一体化、西安都市圈同城化、西商融合、西榆协同发展、西汉协同发展、西康协同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2年西安和咸阳签署《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协议书》,由此拉开了西咸一体化序幕。在和身边距离最近的咸阳牵手20年后,伴随着进入到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新时代,2022年《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后,不仅和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示范区一起画出了一个面积大约2万平方公里的圈进入了“同城化时代”,还加速向关中以外拓展。2023年《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及《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签署。今年4月9日西安市·榆林市区域合作工作交流会暨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在榆林召开,重磅宣告了西安榆林也要协同发展。

  过去20年间,逐步形成了以“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协同发展”等不同表述的6个联动发展板块。环顾省内区域经济版图,与西安结对联动发展的浪潮正加速扑面而来,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增长逻辑。单从各地市GDP可以看出,西商、西康、西汉融合发展多少还有些“以强带弱”的成分和色彩,但西榆融合发展透出浓浓的“强强联合”之意。

  毕竟,榆林已成功挺进全国50强俱乐部并坐稳了“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西安和榆林作为省内GDP两强城市,未来通过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在共同壮大中必将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西安市期待“共同构建紧密协作的完整产业链、共享共融的创新联合体、优质高效的金融生态圈,共同依托中欧班列(西安)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榆林则“希望两市加强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以西安为圆点在省内画了一个圈,还要跨越国界画出更大的一个圈——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对接洽谈会发布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战略构想》,并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意味着,一个由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联合跨国搭建的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将破茧而出。

  在“建设”中“带动” 在“建设”中“引领示范”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各省份都已经越来越重要。

  2023年,“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亮相。公开报道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推出。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决定把这些重大战略领导小组合并为“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来统管,主要职能是研究重大战略的有关重大部署、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项目以及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要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四川省很快成立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伴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最新部署,各地闻令而动、高位推进,省级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纷纷公开亮相,有一个细节是,与其他多以“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命名不同,浙江是“省对口工作和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截至目前,除了2023年12月“成都市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出现在公开报道中,市级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尚不多见。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分量更重了。新华社文章分析指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堪比国内循环的发动机和国际循环的推进器,有效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融通资源、推动创新、增进共赢,产生巨大协同效应,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利好世界经济复苏。

  对于在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着“建设”“带动”“引领示范”三大使命的西安来说,重中之重是“建设”,并在“建设”中“带动”,在“建设”中“引领示范”。“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越高,“带动”和“引领示范”的效果就越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前4月陕西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3.3%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