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自制饮品成了不少市民解暑的心头好,然而这背后却暗藏安全隐患,近日,有市民家中自制的百香果柠檬水、杨梅汁等饮品在冰箱内发生爆炸。专家提醒,夏季自制饮品若储存不当,极有可能变身“隐形炸弹”。
冰箱里炸出“果汁雨”
7月2日,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赵怡彤向记者讲述了最近经历的惊心一幕。7月1日,为给家人解暑,她按照网上教程,制作了一大罐百香果柠檬水。新鲜的百香果与柠檬汁混合,再加入蜂蜜调味,光是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赵怡彤将饮品灌满密封住玻璃罐后,顺手放进了冰箱冷藏。
几个小时后,正在客厅休息的赵怡彤突然听到厨房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她冲进厨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冰箱门被炸得变形,玻璃碎片散落一地,柜子上、地板上到处都是果汁,场面一片狼藉。幸运的是,当时厨房无人,才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这突如其来的“爆炸”,还是让她心有余悸。
家住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孙也遭遇了类似的危险。6月初,他看到社交平台上自制杨梅汁的教程,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他立马动手制作。他将新鲜杨梅洗净去核,加入冰糖和水熬煮,待冷却后装入塑料瓶密封,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中午,当他满心期待地打开冰箱准备享用时,塑料瓶突然爆裂。红色的杨梅汁喷射而出,溅得他满脸满身,更糟糕的是,迸溅的塑料碎片还划伤了他的手臂。
为啥好好的饮品会“发脾气”
除了百香果柠檬水、杨梅汁,杨枝甘露、自酿葡萄酒、水果酵素等都可能成为冰箱里的“隐形炸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食物在冰箱里“失控”爆炸呢?
食品安全管理师李明解释,这主要是发酵产生气体导致的。以百香果柠檬水为例,百香果和柠檬中天然存在大量酵母菌,当这些水果被切开、混合并装入密封容器后,酵母菌会分解果汁中的糖分,进行无氧呼吸,这个过程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冰箱的低温环境,虽然能减缓发酵速度,但无法完全阻止发酵。随着时间推移,容器内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压力不断增大,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极限,就会引发爆炸。自制杨梅汁等饮品爆炸的原理也是如此。
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李明建议,在自制饮品和食物时,尽量选择带有透气孔的容器,不要将饮品装得太满,也不要将容器密封过严;同时,缩短存放时间,自制饮品最好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
本报记者 陶颖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