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一体两翼三融合”的思政课建设模式,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体”明确思政课核心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主体。学院为思政课制定动态发展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战略要求。构建以该思想融入为核心,涵盖知识、能力、素养维度的知识点体系,深入挖掘陕西当地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技资源,打造思政课教学案例库。通过这些举措,思政课能将抽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贴合学生认知,为思政课教学筑牢思想内核,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核心理论。
“两翼”推动思政课知行拓展
学院从完善机制与搭建平台两方面为思政课赋能。一方面,学院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育人目标和工作流程,打通大思政育人各环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部门等多部门协同。思政课教师不仅开展理论宣讲、讲党课,还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思政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完善了思政课育人机制。另一方面,搭建理论与实践协同平台,将思政课课程群的必修、选修课程与课外实践结合。特色课程丰富理论教学,课外实践如实地调研、报告撰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思政课教学知行合一。
“三融合”构建思政课多元格局
学院通过三个维度的融合构建思政课多元育人格局。在课程体系上,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在资源生态方面,打造涵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维度的开放性资源生态,通过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开放校内智慧教学平台资源等方式,融入红色、传统文化元素,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开放性。在教育方式上,创新提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沉浸式育人理念,运用VR、AR等技术再现历史场景,为思政课教学带来新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一体两翼三融合”思政课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该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巧妙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不仅有效提升了课程效果和教育质量,还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常媛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