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民政部发布殡葬领域行业标准 提高服务透明度

要闻 新华社 2025-07-17 06:53:12
A1 A2 A3

7月16日,民政部发布《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领域行业标准,涉及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方面。
   这批行业标准将如何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服务质量,更好实现“逝有所安”?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规范行业,提高服务透明度
   近年来,部分殡仪服务机构存在不透明收费和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新版标准提出,在骨灰寄存等环节,殡仪服务场所要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及依据、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等信息;在殡仪接待等环节,要求出具费用明细清单,提供正式结算凭据和发票。
   “以往规范中,收费标准解释权偏向从业者;修订后,公示收费标准成为服务机构的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王志强说,“明码标价,有利于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殡葬市场环境,让逝者家属更安心。”
   新制定的《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有关条款明确,在流转服务环节采集关键追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丧事承办人、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费用、经办人员等信息;为保护信息安全,通用要求提出应建立安全有效的追溯信息共享机制,明确追溯信息使用权限。“通用要求是一项通则,对其他规范和要求有统领性。”王志强介绍,采集关键追溯信息做法将贯穿遗体或骨灰接运、保存、告别、火化、安葬(放)全流程,“安全监管无缝衔接,可以加强遗体和骨灰流转合法性和透明度、服务规范性。”
  移风易俗,增加生命教育内容
   VR实景、3D建模、赛博花束……出于种种原因不能现场祭扫的人们,近年来有了更多选择。在网络纪念空间,逝者亲属可自由选择整体风格、设计细节、背景音乐;亲友间分享纪念空间,以实名或匿名方式在页面献花、点烛、留言,表达缅怀和追思。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部分平台服务内容参差不齐,个别出现内容低俗化甚至恶意祭祀现象。为此,新修订的《网络祭祀要求》提出,对账号注册及设立虚拟祭祀空间等操作,建立规范有效的认证审核管理流程,不应设置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功能,如游戏、购物等。修订后的《公墓祭扫服务规范》也增加了生命教育内容,鼓励挖掘生命文化内涵,通过哀伤辅导、人生回顾等方式,倡导尊重生命、厚养礼葬、慎终追远。
  保护生态,水、土、气、声全覆盖
   系列标准倡导包括骨灰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在内的节地生态葬,引导行业减少对土地资源占用,推动殡葬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近年来,骨灰海葬作为一种生态安葬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2024年,全国共实施海葬5.35万例,较2019年增长26%。但如果操作不规范,骨灰海葬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修订后的《骨灰海葬服务规范》明确,“骨灰专用器皿应满足环保和可降解的要求”“应及时回收海葬祭祀专用物料中如包装纸、花篮等不入海的物料”。
   遗体火化时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现行国家标准已对火葬机构的环保设施装置配置、大气污染物监测等提出要求。新修订的《遗体火化服务规范》明确,火化场所大气污染物排放、噪声控制应符合相应国标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来源:新华社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通报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调查处理情况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