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学的脚步日益临近,8月27日,记者采访发现,孩子从沉迷游戏到抗拒规律作息,从暑假作业拖沓敷衍到对开学充满抵触,类似的场景正在西安多个家庭中上演,家长们希望找到帮孩子快速“收心”的办法。
孩子不在状态 作息紊乱抵触开学
“这都晚上10点了,还抱着手机不放。”8月26日晚,西安市碑林区一小区内,徐女士站在客厅叹气,桌上摊着没写完的暑假作业,儿子小海窝在沙发上盯着手机屏幕打游戏,嘴里还念叨着“再玩一局就写”,而这“一局”,已经拖了快1小时。
西安市未央区的刘女士最近正为开学上一年级的女儿瑗瑗犯愁。暑假里,瑗瑗跟着爷爷奶奶去云南玩了大半个月,回家后的心就一直“飘”着,天天念叨“还想出去玩”。眼看开学只剩几天,刘女士想让她提前适应上学节奏,可每天早上7时叫女儿起床时,瑗瑗直接把枕头蒙在头上说:“在外面都是醒了就逛,为啥要早起?”好不容易哄起来坐在书桌前,瑗瑗握着铅笔东张西望,写不了几个字就要吃水果、喝水……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
比起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更让家长揪心的是孩子的开学抵触情绪。西安曲江新区即将上六年级的浩浩,最近总躲在房间里不说话。妈妈王女士追问了半天才知道,浩浩听同学说“六年级要学的新内容超难”,又担心开学后会换老师,越想越慌,连晚上做梦都梦见“上课答不上题被批评”。王女士说,这几天孩子饭也吃不好,话也变少了,真怕开学后影响状态。
专家:多维度帮孩子快速“收心”
西安爱之初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琳琳表示,“孩子开学前‘收心难’,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还没完成从‘暑假模式’到‘开学模式’的切换。”董琳琳解析了背后的原因:一是生物钟紊乱导致生理不适;二是心理掌控感缺失导致拖延。暑假里孩子的生活相对自由,想玩就玩、想睡就睡,而开学后要面对学校的规则约束,部分孩子会通过拖延写作业等方式留住对生活的掌控感;三是未知焦虑引发抵触。孩子会担心开学后换老师、调座位、课程难度增加等未知变化,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他们容易用逃避的方式应对内心的恐惧。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收心”?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心理治疗师张艳楠建议:作息+饮食+运动。每天提前15分钟作息(早睡+早起15分钟),睡前1小时禁电子设备;恢复三餐规律,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家庭仪式引导。开家庭会复盘暑假,准备开学用品,全家讨论新学期“愿望清单”(如去博物馆、会朋友),激发开学期待;学习环境塑造。约定电子产品“使用递减表”,共同整理书桌等;低龄孩子可角色扮演或提前熟悉校园,每天15分钟全家读书;情感支持保障。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不要着急给建议,而是采取共情的办法,用正向语言鼓励;开学后关注其情绪与社交,让孩子感知家长关注的是他本人而不是学习。
本报记者 陶颖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