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陕西创新实施考古分级分类工作机制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8-29 07:05:06
A1 A2 A3

  8月28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不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不再考古勘探

  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介绍,全省文物系统积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创新实施了考古分级分类工作机制。

  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制度。西安、宝鸡、咸阳等市相继出台“先考古、后出让”有关政策性文件,在土地出让时实现“净地”供应。文物、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工作协同,通过考古前置方式出让土地达10万余亩,“标准地”改革覆盖范围由全省工业用地面积的25%升至80%。

  全省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4000余项,稳步推进西延高铁、古贤水库、陕北能源工程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工作,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出土各类文物20余万件(组),年比增加20%以上。

  经考古调查评估,不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不再考古勘探;埋藏文物可能性较低的区域,科学优化勘探面积,并适当放宽孔距;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不再考古调查评估,可直接开展考古勘探。优化措施实施以来,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肯定,项目建设时间和成本费用大幅降低。

  此外,省文物局202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要素保障推进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若干措施》,压缩了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时间,并明确调查每10日完成50公里或20万平方米,勘探20日内完成占地不足5万平方米项目等具体量化标准。

  横山产业园区减免勘探约5平方千米

  节省勘探经费30%以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介绍,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以来省考古研究院对铁路涉及的富平朱黄堡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发现了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了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填补了渭河北岸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空白。

  今年年初以来,横山产业园区标准地项目位于榆林市横山区白界镇北部沙漠区域,需要进行“先考古,后出让”的区域约15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大、考古任务重。省考古研究院先期组织开展实地调查、科学评估研判,结合项目所处地形地貌和文物分布情况合理划定勘探区域并进一步放大勘探孔距,最终减免勘探面积约5平方千米,节省勘探经费幅度达30%以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陕西三家企业上榜 下一篇:校区+园区+社区 “西安版硅谷”安排上了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