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往南,一块规划面积6.69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委以重任——其不但和毗邻的高新区城市客厅联动打造出高颜值与硬实力兼备的城市级新地标,还将与西安交大创新港一起构筑“两港带动、跨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关键拼图。这就是长安区首座信息科技新城——未来信息港。
1.突出城校联动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未来信息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西安市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里。在“两港带动、跨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中,比肩西安交大创新港并被赋予了同等使命的未来信息港,绝对不是一个小萝卜头的体量和分量。
进入2025年,未来信息港迅速从蓝图走向现实,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3月份发布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标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沣片区,规划路以南、西沣路以东、终南大道以北、仓台东路以西;西电校区征收范围1084亩,净地762亩。
占地千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只是未来信息港的关键核心支撑项目。而位于长安区西沣片区的未来信息港,用地面积为6.69平方公里;这片崭新起航的热土,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大8倍,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七片区”的空间结构,突出城校联动引领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最鲜明的特质和气质。
2.“校区+园区+社区”
一座世外桃源般的高端新知识型社区
打造“未来信息港”,并不是西安独家首创。
依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而建的硅谷,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不仅孵化出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企业和产业,更蹚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城市发展新路。
既然有硅谷这样现成的作业可以抄,就不用下河摸石头,还能避免走弯路。事实也证明,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以硅谷为师究竟产生了多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样本,但抄作业确实可以拿高分的例子在全世界可谓比比皆是。
和先行者一样,未来信息港,也是要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深度连接起来,实现创新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紧密融合,将科教资源最大化转变成“为我所用”的发展红利。
谁能将顶级科教资源就地转化,谁就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中发展得更好。在“硅谷”已泛化为高新科技创新创业代名词的今天,未来信息港应该是最接近于“硅谷”本源的一个。斯坦福大学信息学科相当厉害,身为“双一流”院校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学科实力全国领先,堪称是这一细分学科领域的霸主级存在。
据了解,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港校区有别于传统的封闭式大学,而采取了街区化布局,既是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体,又追求与城市融合贯通、相互渗透。按照未来信息港“一轴两核七片区”区域整体空间承载结构,将在未来信息港校区周边大手笔打造一座花园科技总部集群,作为整个片区的核心地标形象,此为“科技总部核”;往东是面向整个西沣片区的中心公园,此为“中心公园核”。围绕着两大“核”,四周配置有一个科研片区、三大产业片区和三大宜居社区。
此外,一个区域宜居不宜居,往往和地铁是否通达相连。而在未来信息港片区,地铁6号线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近在咫尺,年内将建成的地铁15号线距离也不远,片区内还规划有7号线、13号线。前面提到的核心地标形象“科技总部核”就在地铁4期规划的7号线未来信息港站附近。
未来信息港南面秦岭,东部为潏、滈、洨三河交汇处,加上周边的樊川八大佛寺和香积寺等历史人文资源。未来,在这片6.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业集聚的科创园区,烟火气十足的街头巷尾,近悦远来的山水田园,再加上家门口畅享便捷的地铁,科创人员、技术工人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周边市民,构成了一座世外桃源般的高端新知识型社区。
3.未来已来
西安“大南部”从此更加丝滑而紧凑
在全球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每一座“科创之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标志性的核心引擎,西安也不例外。
在“一总两带”总体布局下,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一面向东南打造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另一面向东北打造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目前,南部这条“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集中了众多科教资源,但空间规模较小,而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IP级核心科创平台。未来信息港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未来信息港?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量。
从产业发展看,人工智能、6G通信、人机交互……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科学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已成为大国比拼争夺的焦点之一。而这恰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和长项所在,政策助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强更大,本身也是使命所在。与此同时,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高价值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又能够与西安正在打造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光电产业等5大新质生产力主导产业无缝衔接,相应构建起以五大技术集群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从区域发展看,西边有未来之瞳,东边有长安大学城,处在中间的未来信息港正好可以扮演起多重纽带功能。不仅承担着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科研实力、承接高新区科创与产业辐射、引领长安区产业创新升级的角色,还将在全面盘活、激活相邻区域联动发展中,与毗邻的高新城市客厅共塑城市新中心。高颜值的未来之瞳与硬核实力的未来信息港,将联手构筑起一座“未来之城”。
未来信息港的到来,西安“大南部”从此变得更加丝滑而紧凑,更富有质感。
高新区城市客厅已初具城市副中心雏形,未来信息港正显现出加速推进之势。公开报道显示,长安区成立了加快未来信息港开发建设指挥部,区委书记和区长同时担任指挥长,以最强配置全力推动未来信息港建设提速增效。目前,长安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已经签订,双方通过共建未来信息港校区,集中培育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标准建设水、电、气、暖、路、学校和人才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也紧锣密鼓启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创新实施考古分级分类工作机制 下一篇:女子隧道内幽闭恐惧症发作“弃车”引热议:特殊路况下的驾驶能力该被一票否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