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连日来,一女子因幽闭恐惧症发作,无法正常驾驶车辆,在高速隧道内“弃车”步行的消息引发争议。
驾驶员和同行女子沿着隧道的入口往回走。
有网友留言,责怪其身体不适还在高速上驾车,建议其“以后也别开车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如此评判太过武断,应多结合其具体的环境,评判是否适合驾车:她不是完全不行,是特殊环境下不行。
8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获悉,事发道路为四川乐汉高速汉源东至金口河段,该段道路全程53公里,隧道群占比超90%,行车环境较为特殊。该女子离开隧道后症状便有所缓解,最后从国道继续前行至目的地。
对此,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理卫生科心理治疗师周婧媛科普道:幽闭恐惧症属于焦虑障碍谱系中的一种特定恐惧症,轻度患者若能有效自我调节,通常不会严重影响驾驶。
热搜
隧道内突发幽闭恐惧症“弃车”步行
网友争相留言讨论“特殊情境”
该信息是8月27日下午出现在网络上的,截至8月28日下午,阅读量突破3600万,近万人留言讨论。
该事件引发争论。
据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事情发生在8月12日,当天他们接到一女子报警求助:“我有幽闭恐惧症,目前在一个很长的隧道里面行驶,隧道太长了,我停在了旁边的应急停车带里面,开了双闪,但是不敢开车了。”
接警后,值班警员一边通过对话安抚、转移驾驶员心理负担,一边调看监控视频,确定车辆位置,开展救援。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驾驶员停车后,将多个锥形桶放在了车辆后方,然后和同行女子,沿着隧道的入口往回走,直到民警赶到,将其安全带离。
驾驶员停车后,将多个锥形桶放在了车辆后方。
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后,大量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认为该女子身体不适合开车,以后就别开车了的留言点赞量较大。持相反观点的网友则认为,不能这么武断地评判该女子,认为她只是在这次特殊的环境下,没法继续开车,日常城市道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民警赶到将求助女子安全带离。
更多的网友,则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在隧道内驾车的经历:“长时间待在这种低暗密封环境里感觉喘不上气。”
公安
事发路段隧道群占比超90%
“女子充分休息后恢复了驾驶能力”
针对网友的分歧,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事件发生的道路,环境较为特殊。据介绍,四川乐汉高速汉源东至金口河段全长53公里,桥梁加隧道形成的隧道群占比超90%,该女子下车的隧道,长度超过了10公里,按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计算,驾驶时间至少8分钟。
监控显示,隧道内装饰较为单一,部分墙面涂有黄色的墙漆,中间有一道青色的装饰,部分天花板有白色、蓝色的装饰。
事发隧道部分天花板有白色、蓝色的装饰。
当天驾车的女子介绍,幽闭恐惧症发病,是因为在隧道内驾车时间过长,“出现手哆嗦、心跳加快、腿软的情况,坐车的话可以选择睡觉,就没问题,但开车是真的不行了。”
对于网友们争论的,该驾驶员离开隧道后能否继续驾车,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该女子得到充分休息后,便自行好转,恢复了驾驶能力,最终驾车沿着国道继续前行目的地。
科普
心理治疗师:焦虑障碍谱系中的一种特定恐惧症
预感发病时可尝试5个步骤缓解
什么是幽闭恐惧症?发病后有些什么症状?是否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8月28日,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理卫生科心理治疗师周婧媛。
据介绍,幽闭恐惧症属于焦虑障碍谱系中的一种特定恐惧症。它的核心特征是对封闭、狭小空间的强烈恐惧,患者常担心“逃不出去”或“会窒息”,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安甚至恐慌。其核心在于这种恐惧往往过度且不合实际,即使实际环境安全,也会触发明显的焦虑反应。
幽闭恐惧症的心理症状通常为强烈恐惧、“想逃离”的冲动,以及“会晕倒或者窒息”的灾难化想法;生理症状包括心跳加快、胸闷、出汗、头晕、呼吸急促,甚至濒死感;回避行为包括不坐电梯、绕行隧道、拒做影像检查,严重者可能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交。
周婧媛告诉记者,如果患者预感自己即将发病,可以尝试5个步骤缓解。
第一步:稳住呼吸,用 4-2-6呼吸法,吸气4秒 → 屏息2秒 → 呼气6秒。重复几轮,让呼吸变慢,避免过度换气;第二步:放松身体,从手掌开始,绷紧5秒 → 放松。依次到肩膀、背部、腿部,让全身逐步放松;第三步:转移注意力,倒数 100 个数字,或者专注数手指关节、默背一首歌;第四步:给自己暗示,默念:“这只是焦虑,不会伤害我。”,同时提醒自己,发作通常几分钟就会缓解;第五步:找到安全锚点,握住一个小物件(钥匙、戒指、手链),感受它的质地与温度,把注意力拉回现实。
就“幽闭恐惧症患者能否驾车”,周婧媛介绍,幽闭恐惧症本身需要根据其症状来区分不同的严重程度。轻度患者若能有效自我调节,通常不会严重影响驾驶,但中重度患者在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失控行为,因此往往不适合单独驾车,尤其是长隧道或高速等高风险路段。
对于幽闭恐惧症患者驾驶车辆,周婧媛建议出行前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选择地面道路或与同伴同行。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定期、规律的心理训练和专业治疗来控制症状。”周婧媛说,幽闭恐惧症作为一种焦虑谱系的疾病,其恐惧的核心来自个体对“受困、窒息、无法逃脱”的心理反应,并非客观环境的危险,“不过在隧道等区域,增加更为人性化的设计,也许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触发和不适。”
案例
汽车几乎是我唯一的远行工具
最大的不便在于无法乘电梯
当天,记者还采访了受幽闭恐惧症困扰十余年的杨先生。
据其介绍,他患病前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点,不知不觉地就对幽闭空间害怕起来。“只要一进入幽闭的空间,脑子里就笼罩着一层阴影,总感觉无法逃脱。”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发病时,不仅会呼吸急促、手脚发抖,还会出现面色发白、冒虚汗等症状,“离开了幽闭空间就缓解了。”
“动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我都坐不了,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出不了气,只有汽车和地铁可以坐,因为我知道地铁随时都会开门。”杨先生告诉记者,坐汽车都是近几年病情有所好转才有的,前几年他只能自己开车,没法坐别人的车,“自己开车,方向盘在手里,随时可以停下,所以不会怕,坐别人的车就会怕。”
当问及高速隧道中会不会发病时,杨先生明确地告诉记者,高速隧道会给他带来不适,“我经历过最长的隧道也就6、7公里,超过10公里的隧道群没经历过,每次过隧道我都必须忍着心里的不舒服,熬过去。”
杨先生告诉记者,除了交通不便外,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不便还在于无法坐电梯,“高楼层根本去不了,在电梯里只要看见电梯门缓缓关上,心里就开始不舒服。”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校区+园区+社区 “西安版硅谷”安排上了 下一篇:乌克兰基辅遭空袭 已致2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