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发现疑似国君夫人墓 她很可能来自秦国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9-03 07:09:47
A1 A2 A3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来自秦国。

  遗址为春秋早中期

  芮国后期一处都邑

  刘家洼芮国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1.5公里处,南距澄城县城约22公里、东北距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约60公里。2016年11月末,该遗址墓葬因被盗掘而发现。2017年初,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勘探与发掘,发现了城墙、壕沟、大型夯土基址、高等级墓地等遗迹,从遗址规模和遗物等级可以推断该遗址为春秋早中期芮国后期的一处都邑。

  东I区墓地是该遗址发现的四处墓地中等级最高的,包括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两墓东西并列,从墓葬规模、遗物等级看,这2座墓葬应当为春秋早中期之时的芮国国君墓葬。在2座“中”字形墓葬中间有1座无墓道大墓M3,虽然该墓被盗,但是墓葬位置重要、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并且仍然出土了较多的遗物。

  墓壁四边共有9个璧龛

  每个壁龛中均有女性人骨

  M3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圹口底基本同大,墓底面积约33.4平方米,墓葬深11.5米。该墓遭盗扰,盗洞向下直达椁室。墓壁四边在距墓口约8米深处,共有9个璧龛。每个壁龛中均有女性人骨。距墓口深9.2米处,墓壁四周有熟土二层台。

  葬具为一椁双棺。棺为内外木棺套置,整个棺室全被盗扰,惟南侧木板未被扰动,东西侧木板南部未扰动,南部仅残存一小部分外棺遗迹。棺板已腐朽成灰,呈深褐色。

  西侧椁板中部外凸处可见串饰、木架等遗迹,推测为棺架和镈钟架遗迹。东侧板中部亦见有串饰和木架痕迹,推测为棺架和编钟架。北侧木板立面上可见方形网格纹漆木板、策以及部分车马器。椁底板南北向放置,东西向排列,共23块。已腐朽成黑、棕色木灰,盗洞将中部底板破坏。

  内棺紧贴外棺,仅存东西两侧木板。由于棺内盗扰严重,未见墓主人遗骨,葬式与年龄不详。根据墓葬随葬品中无青铜兵器,推测墓主可能为女性。

  墓葬被盗扰严重

  但残存随葬品仍较为丰富

  M3虽盗扰严重,但残存随葬品仍较为丰富,分别出土于椁盖板上方填土、棺椁之间、椁室四壁、壁龛和盗洞内等位置,共计173件套,其中原位出土96件套,盗洞内出土77件套。

  按材质可分为铜器、玉石器、骨蚌器、漆木器等;另有串饰2组,由石鱼、铜铃、石坠、木珠组成。铜器中,铜礼器共17件,有鼎3件、镈钟5件、钮钟9件,有铜鼎内壁有铭文“芮公乍(作)铸宫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高(享)”。车马器共计66件(组),有马衔镳、穿孔铜片、节约、络饰等。丧仪器共23件,主要是铜翣、翣角和铜环。玉石器79件组,除了壁龛殉人身上的玉石器、石圭和权杖头外,其他玉石器均出土于盗洞中,已失去原有组合和位置。虽然被盗严重,仍然出土了种类较多的玉石器,以单件计有2000余件。礼仪用器仅石圭,其余绝大部分为装饰品。

  出土秦式风格遗物

  墓主是国君夫人的可能性大

  考古人员认为,M3在刘家洼芮国墓地中是为数不多带有壁龛的墓葬,同时也是唯一一座有殉人的墓葬。这种墓葬形制与殉人不仅在芮国墓葬中显得非常独特,在姬姓周人墓葬中也独树一帜。虽然该墓棺椁内被盗扰严重,幸运的是还遗留有保存在原位的2件铜鼎、一组钮钟和一组镈钟,该墓葬的年代分析主要围绕这三组铜器展开。综合分析,M3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偏早阶段,下限在公元前640年之前。

  刘家洼遗址东I区墓地初步判定为春秋早中期包括芮国国君在内的一处贵族墓地。M3位于墓葬等级最高的2座“中”字形大墓M1和M2之间,虽然没有墓道,却是刘家洼芮国无墓道墓葬中规模最大、形制最高者。同时,根据墓中不出青铜兵器的特点看,墓主应该是一位女性。

  之前考古人员已指出M3墓主可能为M1或M2的夫人。通过进一步整理与研究,认为M3墓主人是M2墓主夫人的可能性更大:一是M3的位置更靠近M2;二是这两座墓葬的年代更为接近,从两墓出土的青铜器形制和纹饰特征看,两墓的年代约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早段;三是这两座墓均出土了秦式风格的遗物,如M2出土的金权杖头与M3出土的镈钟、钮钟上的蟠螭纹与陇县边家庄M5上的青铜器纹饰与风格近似,而且M3出土的很多玉器上的龙纹也具有秦式玉器线条方折、排列较密的特征。

  这位夫人很可能来自秦国

  将周人与秦人文化融于一墓

  M3出土的玉器,其纹样风格可以分为两类,即周式和秦式。典型的纯周式玉器有玉蚕、玉蝉、玉凤鸟等,而秦式玉器主要体现在纹饰风格上。如玉项牌饰的造型是典型的周式特征,而其上的龙纹以二方连续布局,同时线条较细、弯转方折,是秦式纹样的风格。较多的小件玉器上,纹样也多为秦式风格。有时同一种玉器上,如玉玦、圆形凹口玉饰上两种纹样风格兼而有之。加之,M3墓室四壁上有9个壁龛和殉人,这种墓葬形制和葬俗在春秋早中期的秦文化墓葬中也存在,如1998年发掘的圆顶山M1的3个殉人均放置于壁龛内,M2的7个殉人亦然;凤翔八旗屯墓地的殉人中也有龛殉;甘谷毛家坪春秋秦墓M2059的四壁也有壁龛和殉人。

  考古人员认为,殉人是战国中期之前秦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葬俗的重要特征之一,至迁都栎阳后,秦献公“止从死”的政令给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而且根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早期晚段至被灭国之前,秦国对芮国的政局有极大的影响,双方关系密切,《史记·秦本纪》记载,在公元前677年与前663年,芮伯两次朝秦中。综上所述,M3这位芮国国君夫人很可能来自秦国,因而可以将姬姓周人与赢姓秦人的文化融于一墓。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所有人 第四届陕西省互联网辟谣宣传优秀作品征集开始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