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嘉)近年来,省财政厅始终坚持把高等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支持重点,持续加大投入、科学优化支出、强化绩效管理,全面支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三年,全省高等教育累计支出470亿元。
聚焦激发高校发展新动能,支持实施学科调整“升级行动”。为支持建立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近年来,省财政厅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有针对性完善与人才培养质量、国家重大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挂钩的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实施学科优化调整“大升级”。近三年,全省高等教育累计支出470亿元,通过支持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和优化,新增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4个、自主审核单位3个,先后在急需或空白领域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58个,主动撤销脱离社会需求和偏离办学方向及办学水平低的学位授权点104个,形成独特的学科专业集群,推动学科专业成链成群成势,打造高原高峰。
聚焦搭建高质量科研平台,支持实施科创项目“攻坚行动”。为持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省财政厅锚定制约科技创新“瓶颈”,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高校用于基础科研攻关建设。积极发挥重大科创平台支撑作用,安排资金3亿元,全力支持空天动力等5个陕西实验室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培育攻坚硬核力量,实现更多“0”到“1”原创性突破。
聚焦增强人才队伍竞争力,支持实施人才“引育行动”。为不断拓宽人才引育渠道,省财政厅每年安排4亿元,支持高校通过“三秦英才引进计划”“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作用,每年安排6000万元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校企联合新模式,组建200支行业领先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协力攻克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为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省财政厅配合科技、教育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有效解除束缚科研人员的“细绳子”,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聚焦发挥资金使用效能,支持实施过程“监管行动”。为健全制度机制、优化管理方式、硬化制度约束,省财政厅坚持把预算绩效目标作为申请资金“门槛”,科学设立绩效目标。充分利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优势,设置“红橙黄绿灰”五色监管机制,实现教育资金的全过程监控,确保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同专项资金测算分配挂钩,突出效益越大、分配越多,真正实现“预算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流程,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华社评论员: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下一篇:西安城西客运站开启“双节”车票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