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丝路海运”开行超2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

要闻 澎湃新闻 2025-09-09 15:31:04
A1 A2 A3

  2025年9月8日,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的新方向。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出席主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海兵,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部长艾哈迈德·施亚姆,塞尔维亚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部长德拉甘·格拉莫契奇,突尼斯经济与规划部部长萨米尔·阿卜杜勒哈菲兹,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丝路海运”是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与平台。

  据统计,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已累计发布命名航线148条,通达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突破2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400万标箱;散杂货航线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逾2700万吨,实现贸易额约260亿元人民币;联盟成员已达367家,涵盖航运、能源、制造、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逐步构建起一条联通世界的“黄金水道”。

  自2019年起,“丝路海运”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六届线下会议,现已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交流平台。

  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一种新的贸易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当前,“丝路海运”正在不断拓展其“朋友圈”与国际影响力,前来参会的外国政要与行业代表逐年增多,彰显了其日益增长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9月8日,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主办方 供图

  深刻改变区域贸易格局

  9月8日下午,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林有郑重宣布:“第十五批‘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正式发布!”15条新航线宛如蔚蓝的绸带,从辽宁大连港的地中海航运欧洲线延伸至秘鲁钱凯港的南美西三线;从西班牙瓦伦西亚港的地中海航线,贯通至澳大利亚黑德兰港的铁矿石专线。

  至此,“丝路海运”航线总数跃升至148条,连接全球48个国家、150座港口,编织成一张前所未有的航运网络,深刻重构着区域贸易格局。

  “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全球贸易的关键变量。”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与投资司参赞张若思在主题演讲中展示了一组关键数据——“当贸易伙伴之间缺乏直接海运连接时,双边出口额平均下降40%。”

  这项研究恰恰印证了“丝路海运”持续扩容的战略价值——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构建起一条确定性的贸易通道。

  福建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在其工作报告中以实绩印证了这一效应:“七年来,我们的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超过2万艘次,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准箱。一条从厦门至马尼拉的电商快线,三年内货值已达165亿元。”

  上述数据也充分体现了“丝路海运”所释放出的强劲贸易活力。

  当波兰投资贸易局首席代表尤德良博士展示格但斯克港的深水码头实景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这个中东欧唯一的深水港,正是通过“丝路海运”航线与厦门港实现了紧密连接。

  澎湃新闻采访获悉,本届论坛首次发布了“丝路海运”港航绿色评价体系。

  “这是全球首个覆盖‘一带一路’全航线的评价系统,依托北斗与AIS双模定位及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监测港口水域船舶的碳排放强度。”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曹荣瑞表示,该体系设定了五星评级标准,将船舶能效与港口费用优惠直接挂钩,让绿色实践者获得真金白银的回报。

  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的演讲则为绿色转型描绘了技术路线图:“甲醇燃料船舶将在2030年前实现商用,氨燃料技术也将在2035年趋于成熟。中国研发的智能船舶‘智飞号’已实现自主避碰,绿色与智能正加速融合。”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报告》也提供了有力佐证:2024年,我国新能源船舶数量首次突破千艘,长江三峡纯电动游轮单年减碳量超过千吨。

  “天津港氢燃料电池集卡已实现智能换电,福建港口岸电覆盖率高达90%,已有6个码头获评‘亚太绿色港口’。”陈志平举例称。

  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革命不仅在中国港口落地生根,也日益赢得更多国家的认可与参与。马尔代夫渔业部长艾哈迈德·施亚姆在演讲中表示,该国已有35%的渔船使用清洁能源,并正在积极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

  “丝路海运”正在不断拓展其“朋友圈”与国际影响力。主办方 供图

  数字平台重构港航贸新生态

  数字化平台也正在重构国际港航贸生态体系。

  2022年,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福建港口集团“丝路海运”公司合作打造的国际港航贸数字平台——“丝路海运”国际航行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亮相。

  在论坛背后的大屏幕上,装载北斗定位系统的智能集装箱在全球地图上闪烁,实时回传温湿度和振动数据,令现场中外嘉宾赞叹不已。

  “平台将构建‘港航贸全链路数智平台’与‘智能集装箱全程可视化系统’,实现从物流可视化到供应链可观化、决策智能化的跨越。”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党委委员付强在展示二期规划方案时,为现场观众描绘出一幅数字化未来的蓝图。

  此前一期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获得工信部与交通运输部的表彰。但面对数字服务与智慧转型的新需求,二期平台将补齐短板,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打造国际与国内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的核心枢纽与统一门户。

  “我们要将‘人享其成、货畅其流’的理念,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转化为新服务。”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冯波鸣表示。

  澎湃新闻采访时获悉,现场签约项目中,由厦门港务与鹿明机器人科技公司合作的项目正是数字化落地的具体实践——自动化码头将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鼠标操控龙门吊”的变革。

  数字化也正在重构贸易流程。交通运输部水运院副院长陈朝指出关键突破:“二期平台将打通22个关键节点数据,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提单、信用证等单证在1分钟内完成核验。”

  中信银行福州分行签约入驻平台时,其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提单质押服务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才是真正的港航贸融合。”

  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技术迭代与价值升华,平台持续扩容。今年,随着14家新成员的加入,“丝路海运”联盟成员总数已达367家。

  “从最初的港口航运企业,到如今涵盖金融、科技、制造等多个领域,联盟实现了从单点发力到生态共荣的跨越。”福建港口集团总经理陈乐章感慨道。

  今年的签约平台成为合作成果的见证,27家境内外企业参与的10个合作项目在此落笔。

  “这种多元主体协作,正是摆脱小岛屿国家航运困境的有效路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运输司司长任为民在演讲中指出。

  塞尔维亚农业部长德拉甘·格拉莫契奇的发言道出共同心声:“通过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衔接,塞尔维亚红酒能直达中国餐桌,中国茶叶也飘香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农业部长德拉甘·格拉莫契奇。 主办方 供图

  七年来,“丝路海运”这条起始于福建的黄金水道,已由区域实践升华为国家行动。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的《福建港口经济报告》显示:2024年福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568亿元,泉州、福州、厦门三港贡献超过70%,带动电子设备、新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崛起。

  今年6月,“丝路海运”电商快线迎来升级迭代,厦门至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快速通道首批整合27条直航航线,实现对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点对点直航覆盖。

  “面对新的挑战,福建正积极转变港口发展思路,优化并拓展东南亚航线布局,为港口与产业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在致辞时称。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7米高空旋转77.49度 延安东绕城高速跨铁桥转体顺利完成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 构建良性生态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