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欧亚经济论坛已落下帷幕。
这是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的第11届。西安作为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欧亚经济论坛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我们更愿意这样总结:
欧亚经济论坛是一股力量,是一个平台,还是一张王牌。
1.推动城市功能重构与进阶的驱动力
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从长安启程,历经千辛万苦开辟了一条跨越山河、横贯东西的贸易大通道,架起了欧亚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带来了彼此的繁荣与富庶,西安也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华、最开放的大都市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迅猛发展,西安再次回到了舞台的中央。
2005年,此前从未有过大型国际论坛的西安,主动请缨承办了欧亚经济论坛。包括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等部分国家领导人、相关企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约600多人共话合作交流,规格之高、嘉宾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而被誉为“西安市迈向国际化开篇之作”。
这次崭露头角,绝不是临时起意。西安在1992年获批成为首批内陆对外开放城市两年后,就提出了建设外向型城市的框架目标和战略构想。伴随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座城市攀高跃升的期望值也日渐“满格”。
2005年是个具有节点性意义的年份,在成功举办了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之后,古城西安迈向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加速——2007年正式确立了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西安由此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定位为全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再到2018年西安获得“国家中心城市”这一顶级头衔,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究竟怎么建?西安的建设思路是“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官方完整的表述是: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回头看,继20年前的“开篇之作”以来,欧亚经济论坛一路见证了古城西安迈向世界的步伐日渐坚定,方向和路径愈发清晰。关于这一点,城市空间功能的变迁体现得尤为直观、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安都是“东郊军工城和纺织城、西郊电工城、南郊文教城、阎良飞机城”的五大城市功能分区,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与进化,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现已成为《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划定的七大功能区之一。这种脱胎换骨般的蜕变充分说明,开放不仅成为西安发展优势,也深深融入城市气质之中。而这背后,以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举办为开篇,此后各路开放资源渐次导入并汇聚成势,无疑是推动城东空间功能重构与进阶的核心驱动力。
任何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都是开放之城。正聚焦亚欧面向全球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西安,概莫能外。
2.一个高能级的合作交流平台
举办欧亚经济论坛,既是国家战略,也是陕西机遇。20年11次相遇,欧亚经济论坛已与西安深度契合,推动这座历史古城从典型的“内陆城市”向“开放高地”的深刻转型,以“钢铁驼队”“空中丝绸之路”为纽带,西安与各国在经贸往来、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各领域的互动都愈加频密,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单单以经贸交往而言,有数据显示,去年,陕西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39.8亿元,增长20.2%,占比58.1%。今年上半年,西安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达1243.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4.1%。显然,受惠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已占半壁江山,助力陕西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乃至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首趟开行以来,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由最初的几列、几十列、几百列,到2018年增长到1000列,再到2024年开行4985自然列。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行量突破25000列,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当中欧班列一路成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今年5月,西安市委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
从此后的公开报道来看,打造“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必将进一步加大向西开放,推动西安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从参与者到塑造者的角色升级转变。看来,在欧亚经济论坛这一连通欧亚、共创未来的平台赋能下,这块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是要抓住机遇向着更高层次、更高能级继续前进了。
3.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一张王牌
欧亚经济论坛,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历史使命立身。作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西安未来要做的是,不忘初心,同各方一道持续深入推动区域合作,一起共创更加美好未来。但与此同时,借助于永久会址之便利,欧亚经济论坛为西安提供了一个直接与各国政要、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广泛接触、广交朋友、深入交流的契机,通过一次次相逢,促进了彼此相知,增进了相交相融,在一次次互动中,西安与世界深度连通。既让世界走近了西安,更让西安走向了世界。
欧亚经济论坛和西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共生共荣。
最为关键的是,大型国际会议论坛,是提升一座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绝佳窗口。这方面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如果没有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有多少人能知道乌镇?如果不是博鳌亚洲论坛,又有多少人晓得海南有个博鳌镇?那么,因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陕西拥有2项高规格的省部级论坛活动,作为其中之一的欧亚经济论坛,也无疑是西安提升城市国际形象、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王牌之一,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也需要一定要用好、打好这张牌。正所谓:办好一场会,搞活一座城。
我们注意到,2025欧亚经济论坛更加聚焦发展议题,在内容设置和办会机制上锐意创新,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特色,彰显“高端、特色、务实”的鲜明定位。2025欧亚经济论坛已落下帷幕,两年后,西安又将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十三朝古都的独特历史与现代魅力又会再一次呈现于世界面前,西安与欧亚经济论坛的精彩故事还将继续,也一定会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