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大学,一般每个月花费多少?
“麦可思-2025年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面向2783名在校大学生(含高职生715名,本科生1466名,研究生602名)开展了研究。
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为1744元,相比2016年(1212元)增长了532元,涨幅约为43.9%。
具体来看,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301~1600元区间的比例最高(22.3%),其后的分别为1601~1900元(16.7%)、1901~2200元(16.5%)与1001~1300元(14.8%)。值得注意的是,若将2501元及以上的各个区间合并计算,累计占比约一成(9.9%),构成了一个拥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大学生群体。
研究数据显示,在生活费的使用方面,71.7%的受访在校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能够满足甚至略超出其日常需求,其中“刚好满足”的比例为43.8%,“略有结余”的比例为27.9%;24.9%的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偶尔不够用;3.4%的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经常不够用。
那么,受访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花在哪了呢?
报告显示,除基本餐食外,超四成(40.1%)的大学生每月会有学习方面的支出,39.7%的大学生会在个人娱乐上投入,体现出他们既注重自我提升,也注重休闲娱乐;同时,31.7%的大学生会在社交活动上花费,25.2%的大学生会为形象管理进行消费。这些共同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组成部分。
进一步对受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表现出活跃的线上消费特征,月均网购频率超过7次。98.5%的大学生在过去半年内有网购经历,其中每月网购6~10次的比例最高(43.8%);其次是1~5次(36.7%)。值得注意的是,有18.1%的大学生每月网购超过10次。 据第一财经
中国在校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1.3万亿元
体验式消费成增长新引擎
今年8月,掌上大学发布了《2025中国高校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这份报告基于全国3167所高校、3891万在校生的实地调研与线上数据采集,结合了第三方数据机构的专业分析。
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已达85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3万亿元,2028年将进一步增至1.6万亿元,年增长率约为5%。这一市场不仅规模可观,更显示出Z世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多元性、决策逻辑的独特性。
蓝皮书预测,2025年高校消费市场将逐步向“体验化、品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体验式消费成为最核心的增长引擎——兴趣爱好付费占比已达37.48%,剧本杀、音乐节、露营等情绪体验类消费成为主流,学生消费从“物质拥有”向“精神感受”跃迁。
具体来看,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体验升级:单纯的“玩乐消费”向“深度体验”转变,如露营从“打卡拍照”转向“主题露营(如星空露营)”;
品质消费:一线城市学生愿为耐用性支付溢价,“价格+质量”双重考量的性价比逻辑仍是主流;
数字化渗透:算法推荐影响70%消费决策,社交电商规模持续扩大,但学生对“信息茧房”“消费异化”的警惕性也在提升,对真实、透明的内容需求更强。
2025年高校消费市场呈现出鲜明的“矛盾统一”特征——理性与感性并存、短期享乐与长期健康兼顾,这种复杂性恰恰反映了Z世代大学生的真实消费心态,也对品牌的洞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一森林样地发现大面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闽楠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