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为解决年轻职工带娃难题、响应国家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号召,在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浙江、安徽、北京、四川、江苏等地一些城市的产业园、写字楼里建起了托育园,职工实现“带娃上班两不误”。但由于公办托育资源日益增多、生源不稳定等因素,这些托育园面临生存压力,有的甚至被迫关停。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通过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加上机构本身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产业园内的托育园得到较好发展。
今年7月的一天早上,成小慧像往常一样,准备先送孩子到产业园内的托育园上学,自己再到公司上班。到园区后她发现,托育园的大门贴着关停通知。“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早在几个月前,园里的孩子就没几个了,关停是迟早的事。”成小慧说。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浙江各地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不少企业、产业园、写字楼纷纷响应,嵌入式托育园一度成为缓解职工“带娃难”的重要选择。
然而,随着各地公办幼儿园密集增设托育班,社区托育资源加速铺开,产业园内的民办托育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它们有的被迫关停,有的依托政策支持寻找新出路。
运营3年后关停的嵌入式托育园
2022年,一家产业园嵌入式托育园在杭州成立。该托育园配备了独立的保健室、配餐间、盥洗室以及托班日常照护场所,面向园区职工18个月到3岁的孩子提供托育服务。
但经过3年运营,该托育园因持续招生困难于今年3月正式关停。负责人在解释原因时提到,社区托育资源越来越多,不少公办幼儿园新增了托育班。“以前职工没办法,只能带孩子来园区托育,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自然就不来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同一时期,其所在辖区还有7家产业园嵌入式托育园接连关停。
记者了解到,此前很多公办幼儿园因学位紧张,主要面向3岁以上的幼儿招生,几乎没有托育空间。自2023年起,开设托育班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而且运营模式日渐成熟。
“很多公办托育机构与民办托育园的便利性相当,但价格相差较大。”成小慧告诉记者,她此前送孩子去产业园内的民办托育园,每月费用在2000元左右,现在转到家门口的公办托育班后,每月只要七八百元,“钱省了一半多”。
“公办托育资源不仅有价格优势,其专业度也更受社会认可。”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委员俞春晓表示,公办机构的教师均具备专业幼教资质,基本素养有保障,家长更放心。
民办托育园探索个性化新出路
公办托育资源的快速补位,倒逼一些民办托育机构重新调整定位,部分机构开始转向精细化照护、特色兴趣培养等差异化方向,试图在竞争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我们一直在找出路。”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木木橙托育园负责人洪宁杰说道。
姜山镇聚集着3万名产业工人,托育需求强烈。2024年8月,鄞州区总工会联合姜山镇探索多元化、智能化、普惠化发展模式,引入第三方托育机构,以“政府出地,机构出人”的方式,在姜山产业园旁打造了全市首家产业工人子女托育园。
“我们与其他托育园不同的是周一到周日都开园,满足产业工人周末上班的托育需求。工作时间也随着上班时间调整,早上6点半开园,最晚到晚上7点,如有特殊要求,还能延长到8点半。”洪宁杰说。
11月6日,一名正在接送孩子的家长说,单位需要加班时,只要跟老师说一声,他们就会安排孩子在托育园吃晚饭,我们下班后再接走。外出买菜、有急事出门也可以临时把孩子放在托育园,非常方便。
市面上的公办托育机构大多只接收24个月以上的孩子,而该托育园将服务扩展至6到36个月,以保育为主、教育为辅。
“上半年是托育旺季,最多时有40多个孩子,现在是淡季,数量少一些,共有17个。园内配备了5名保育师、1名保健医生。”洪宁杰告诉记者,该托育园人力支出占总成本的50%,得益于宁波当地的优惠政策及各项补贴,目前园区运转良好。
用优惠政策推动普惠托育发展
洪宁杰口中的优惠政策,是宁波市用“真金白银”帮托育机构“减负”的举措。
2020年,宁波市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形式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
制度之下,宁波设立了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财政专项资金,对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1万元的建设补助,此外还按每人每月300~800元的标准给予收托运营补助。宁波市总工会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评选,2023年至2024年评定市级爱心托育用人单位4家,每家补助7.5万~10万元。
记者了解到,湖州德清对新增和改建的普惠性托育机构1~5个班级,给予每班5万元基础补助,每增加一个班级,给予3万元建设补助,6个班及以上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20万元。
在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镇区块,万马(德清)制造产业园拥有19栋工业厂房,入驻企业29家,职工400余人。2024年6月,园区引进优质第三方机构建立托育园。解决托育问题,资金、场地、服务承接缺一不可,新市镇总工会向相关部门传递职工托育诉求,协助企业申请资源与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减轻职工负担,托育费被降至每月1350元,这是低于普惠标准的。镇总工会还为职工每月补助200元托育费。”新市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自开园以来,该托育园已累计托育幼儿132人次。
浙江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惠托育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是今年全省“七优享”工程的重大改革项目。接下来,省卫健委还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健全生育保障体系,让更多家庭托得起、托得放心。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