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随着扫码点餐在各类餐饮场景迅速普及,“只给二维码、不给菜单”逐渐成为不少餐馆的规则。本该提升效率的服务,却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操作复杂、强制关注、过度收集信息等问题,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来说,点单成了一道难题。
11月20日至22日,记者走访西安市多家餐馆,从小面馆到连锁快餐、从奶茶店到披萨店,每张餐桌上几乎都贴有二维码。服务员引导顾客“扫码自助”,点餐、支付、预约外卖一气呵成。
餐饮店要求扫码点餐
11月22日,在西安市莲湖区“老城根Gpark”商场的达美乐披萨店,记者看到每张餐桌上都贴有二维码,扫码后需关注注册账户,页面还会弹出隐私收集提醒。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顾客使用小程序扫码点单,收银台前无专人值守,但老年人可在收银台协助点餐。
同一商场,奈雪的茶门店外也贴有二维码点单提示,小程序默认要求登录注册,需提供手机号才能完成下单并享受优惠。店员告诉记者,使用小程序可享优惠券和赠送券,前台点单则按原价结算。记者观察发现,顾客基本都选择扫码点单,但老年食客却因操作复杂而无所适从。
11月21日,在长安区阳光天地商场的“米村拌饭”店里,电子屏实时显示电子菜单,每桌均贴有二维码,分为“预约点餐”和“打包带走”两种模式。顾客可扫码或用NFC功能跳转小程序完成点餐支付,由服务员送餐;没有电子设备的顾客可到前台选餐并使用现金付款。
麦当劳也以自助点餐为主,顾客可通过自助点餐机或小程序完成点餐支付,前台配有POS机,支持现金或刷卡支付。记者看到,不少老年顾客依然需要年轻人协助扫码,少数人选择在前台排队点餐。
此外,李家村秋林店的蜜雪冰城门店也优先推荐二维码点单。当记者询问能否现场点单时,蜜雪冰城的服务员直接表示:“请用手机点单,现在前台点不了单。”
在西安市碑林区一家小面馆,68岁的张大爷站在餐桌旁,对二维码愣了好久:“这个码怎么扫?还要填手机号,太麻烦了。”他和老伴经常因为不会扫码而尴尬,必须请旁人帮忙。
在西安南郊一家连锁火锅店里,72岁的李奶奶也因不会操作手机点餐而求助服务员:“我想点毛肚和肥牛,但用手机点餐我弄不明白。”
65岁的王大爷则表示,扫码点餐不安全,“要填手机号、授权地理位置,这些信息泄露了怎么办?纸质菜单心里踏实。”
记者观察发现,老年群体普遍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扫码、注册、填写信息等步骤让他们望而却步。即使有服务员协助,部分老年人也因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而不愿配合。
市民担心个人隐私没有保障
记者采访中发现,多数小程序在点单过程中要求填写手机号、授权地理位置或推送通知。市民李女士表示,注册过多个小程序后频繁收到营销信息,感觉个人隐私没有保障。
业内人士指出,商家收集信息用于精准营销和客户管理,但部分商家过度收集或泄露给第三方,侵犯消费者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但许多小程序未明确告知收集目的和范围,也未提供替代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老年人因不会扫码,与服务员沟通很久才完成点餐;在部分小面馆,协助老年人点单的服务员也显得不耐烦。
业内人士建议,可通过优化小程序、减少不必要信息收集、增加人工协助等方式,兼顾效率与包容性。消费者希望商家保留纸质菜单或安排服务员帮助老年人点餐,同时呼吁相关部门规范信息收集,保障隐私安全。
陕西仁端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风涛表示,扫码点餐带来高效便利,也加速了餐饮数字化转型,但“数字鸿沟”和隐私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技术便利与服务包容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位顾客都能顺畅、安全地用餐,是餐饮企业与监管部门亟需思考的问题。
刘小童 本报记者 朱娜娜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试吃卡免费送上门 促销还是诈骗? 下一篇:猫咪可以“以租代买” 分期付款养宠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