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二套房认定新标准:首套房没贷款再买也算二套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4-23 09:1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政策影响   专家:“炒房团”将成历史

  财经评论人士水皮表示,新标准短期影响房产商,长期有利房产业

  二套房认定“以银行信贷记录为准”改为“以借款人实际持有房屋数量为准”。如此重大的政策调整,将怎样影响房市?著名财经评论人士水皮评价说,将民间炒房游资从房产市场疏导出去,“温州炒房团”这种“怪胎”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在控制投资、抑制投机,让住房恢复消费功能,‘住’功能;而不是任住房像股票一样,在市场上疯狂炒作。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政府必须做的。”水皮说。“从房屋供求关系上看,短期对开发商是个‘打压’。但长期地看,有利于房地产业理性地发展。”水皮说,“当房子像股票一样被炒作的时候,这就相当于提前透支收益,开发商长期利益也无法保证。”“我没贷过款,买了一套自有房。按照之前政策,我贷款买新房,算第一套房,首付30%即可。但若按新认定二套房的政策,变成我买第二套房,首付一下子变成不低于50%,我现在没那么多现金,而且利息加重很多,只能等等了。”打算暂缓买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国家正接二连三地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业,他打算再等等,看房价能不能降下来。 本报记者 李王艳

  新政面临“执行难”

   银行、房屋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系统不互通,需加强合作

  新标准目前面临执行上的难题。

  一位银行管理层人士表示,首先是异地房产查询还是空白。目前,个人拥有房产的信息由各地房管局掌握,而该系统至今没有实现全国互联,银行无法查明借款人在异地的房产信息;其次,银行掌握借款人的借贷数据,即贷过几次款,而住建部的系统掌握购房人信息,即名下几套房。目前,这两套系统尚未互联互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必须得到住建部协助;最后,还有家庭关系确认,目前民政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也不互联,可能因此出现一些规避行为。总之,以家庭认定借款人实际持有房屋数量的标准,需要跨部门的合作才可以。

  据住建部有关人士表示,房产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短期内较难实现,未来可能会考虑首先在城市之间实现住房信息联网。目前家庭名下是否拥有以及房屋交易情况可以到各地房管局进行查询。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以房为限”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要看政策细则出台后的实施效果。

  -网友观点

   不同城市买多套房

   很难限制

  ●如果居民需要改善住房,那么就要先卖掉原有的住房,才能算做无房户,那还让人住哪里?

  ●这种政策对于居住面积远远小于人均住房标准的困难家庭来说,申请购买第一套商品房的愿望是遥遥无期了。

  ●炒房使房价暴涨,炒房获暴利。炒房者(买3—5套)一般不贷款,从房贷上做文章力度是不够的。打击炒房,必须出台税收政策,征收房产税!

  ●不同城市购买多套的很难限制。打击的只是炒房散户,力度太有限了。

  ●控制开发商的售价,严禁暴利才是根本。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京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银监会官员:二套住房以家庭为单位认定 04-22 07:16
西安多银行执行房贷新政 二次贷款买房就算二套房 04-21 08:33
银行落实房贷新政:有房贷记录再贷就算二套房 04-19 16:06
工行执行房贷新政 部分银行暂停审批二套房贷 04-17 11:04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