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瑞(文字工作者):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读者,不缺报纸看,不缺新闻看。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厚报”时代,如何使《华商报》变薄,而不是变厚,这是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把《华商报》办成精品,精益求精。我希望《华商报》重视报纸的文化建设,增加报纸的文化分量,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如果报纸商业
味过于浓厚,读者会产生反感情绪,而彰显文化品味就不一样了,它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文化是衡量报纸有无品位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
读者常飞(大学生):应该增加报纸的受众面,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学习性。比如生活小常识、小窍门、智力小测验,也可以是各学科中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增强报纸的趣味性,成为西安市民学习的小窗口和良师益友。这不仅可以增强 《华商报》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成为一个家庭之间交流的平台、教育孩子的资料,增强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良好形象,成为读者离不开的学习型报纸,培养更为稳定的订阅群体。
读者程瑞瑞(大学生):希望在以后的版面中能多一些对网上流行信息的关注,以此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同时也给接触网络较少的读者了解网络文化的机会;另外,对于人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购房、买车、股市、择校,也能邀请专家解析,给读者及时、准确、专业的资讯。
读者陈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报社应当不断提高记者、编辑的文化素质,要有大文化人、大编辑境界和水平,才能独辟蹊径,既可以使报纸成为赏心悦目的精品,又可以使读者增长知识、愉悦身心。一张报纸就是一块空地、一座庄园、一个庭院,需要不断地开垦、种植、修剪、施肥,随着季节的变迁,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读者苏斌(职员):作为西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财经证券版应该汇集股市、汇市热点沸点,并及时跟进报道。建议报道时,加上证券、银行等各个机构的声音。
读者李旺军(媒体从业者):目前,潜力最大、最可挖掘的报纸聚焦点应该就是财经版块。另外,结合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应增加有历史感的版块,这对增加报纸的文化含量,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大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