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刘庆发:在《华商报》得到越来越多读者认可的同时,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些报道和评论读来余味不足,有的版面编排上不紧凑,显得有些凌乱。在有些报道中还出现“最近”、“近日”等很模糊的用语。
读者粟恒 (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觉得有些重大新闻的图片所占比例太小,视觉冲击不够。
读者小校 (西安市农业委员会职员):《华商报》新闻报道覆盖面广,但涉及“三农”方面的信息较少,庞大的农民群体需求不容忽视,建议增加一些农民关心的内容,若能设专版甚好。
读者史强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军事方面的报道偏少。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建议扩大军事领域的报道,或者定期做一些专题。另外,西安是全国重点双拥城市,《华商报》应担负起配合政府做好国防教育宣传的责任。
读者邓俊伟 (私企职员):阅读《华商报》时曾发现一些错别字,另外发现个别实习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语句还不精准,希望年轻人更快成长起来,成为《华商报》的顶梁柱。
读者宫同学(大学生):我觉得城市底层的人民很缺乏关注,他们寄居于夹缝之中。城市的繁华与他们无关,只是给他们增加了生存的成本而已。他们可能是清洁工人,也可能是失地农民。希望贵报能给予这些群体更多关注。
读者杨军 (自由撰稿人):要以做大报的胸怀,关心普通市民的生活。应该针对西安的古城特色多做文章,比如旅游类的出行文章,应该结合日渐盛行的背包游、自驾游、骑车游等出行方式,针对西安本地特色,详细介绍一些专业性的攻略,避免搜集整理、复制粘贴得来的泛泛之谈。尽可能多为读者提供一些专业指导,引导读者开展健康、绿色的环保生态游,避免户外活动的事故频发。本报记者 马群 整理
■参与方式拨打华商新闻热线:029-88880000QQ:200802982E-mail:88880000@mail.huash.com华商论坛:陕西论坛版块(bbs.hs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