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
■从“范进中举”到“无人问津”
以农民工身份考上硕士研究生,滕振国认为自己的命运将彻底改变,他觉得人生的转折点到了,一切荣誉都来得很快,江苏技术师院开了座谈会,请他做报告,开了欢送会,领导亲自开车送他到火车站。
在家乡,他入选了“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感动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并受邀到汝州市多所学校做报告,与市里领导见面通电话。他说:“现在走在大街上,还有人认出我,和我打招呼,当时电视里经常演我。”
妻子也不再埋怨他,还花700元为他买了第一部手机。甚至汝州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炒药工自学15年考上研究生,也被称为“滕振国第二”,鲜花、荣誉、掌声瞬间就包围了滕振国,他说:“我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感觉自己成为了榜样性的人物,当时想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安排一份理想的工作肯定没有问题了。”
不过“风光”的日子很快过去,他并未等到理想的工作。如今在滕振国家中,他用蓝色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夹起了自己的各种证书,包括高中毕业证、在常州获得的模范员工证书、在重庆师范大学获得的二等奖学金证书等等,也包括结婚证,还有那份一直没有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读研二时,滕振国给汝州市里领导打电话,询问自己毕业后能否到机关或学校工作,领导态度很好地告诉他,要“再研究研究,最近没有招人的名额”。“我投过几十份简历,但回复的很少,没有人给我面试机会,回复都是年龄太大,专业不对口。” 滕振国没有去过招聘会,因为去过的同学告诉他,对那里“感觉不好”,“成功率很低”。一所他曾为学生做过报告的当地学校也婉拒了他的求职要求。
“公务员考试的条件,基本上都是35岁或30岁以下,我也没法报,托人找过几个企业和学校,也都因为年龄等问题没有成功。”
研究生毕业后,滕振国就业问题遇到了尴尬,至今他还从来没有参加过真正的面试,只在上海作节目时候与专家模拟面试、互动。
2009年9月,失望的滕振国在博客中写下博文《梦想依然是个梦》,“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结束了,研三就已经开始找工作了,但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40岁的中年男子,又是研究生,正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怎奈用人单位只要年轻人……知识没有改变我的命运,看来,读书无用论是有根据的。”
此后,他再次回到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依旧是临时工。
现状
■生活依然拮据 心态却很平和
在滕振国家中,当年披在肩上的“感动汝州十大杰出青年”的锦幅已经被垫在了旧家具改的鞋架上,上面摆满了鞋,“有人说我感动了汝州,甚至感动了全国许多人,却感动不了任何一家用人单位。”滕振国看着鞋上的锦绣无奈地笑了笑:“这些都是虚名。”
滕振国与78岁的老母亲住在一起,夫妻俩外出打工时,家中就剩下老母亲和15岁的儿子,老母亲看着儿子,笑着告诉记者:六个孩子里最喜欢振国,因为他最孝顺、最上进。
上周五晚上,刚刚从上海录制完节目赶回家的滕振国又在联系第二天赴济南录制节目的车票,妻子回娘家了,一家的晚餐就是一锅面片、一小盘炒土豆丝。滕振国与妻子的房间只有十一二平方米,老旧的家具上摆着一排书,除了专业书籍,大多是人物传记和讲述“如何获得成功”的。
滕振国家中还摆着八九个样式各异略显陈旧的行李箱,替代家具用来储存物品,“这些都是我们从学校捡回来的,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好好的行李箱就扔了。”现在,滕振国的工资涨到了1850元,但生活还是很拮据,妻子和儿子的衣服也大都是学生淘汰的。
即便如此,滕振国也并不后悔读研。他说,毕竟圆了自己的求学梦,“我喜欢现在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也很好,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工资可能只给我一千多一些,读研还是改变了我的生活的,我现在心态很平和。”
苦恼
■儿子沉迷网络 学习成绩下降
现在最让滕振国头疼的是儿子的学习每况愈下,还迷上了网络游戏,滕振国回家前,儿子曾失踪了3天,“报了110,把整个汝州都找遍了,最后还是在网吧找到的。” 滕振国不打骂孩子,他与儿子促膝长谈后,被儿子要辍学外出打工的想法震惊了。“他虽然没有直说,但是从他的话语中我感觉出自己的经历影响了他,他现在觉得读书没什么用。”
明年,滕振国的儿子面临中考,以目前的成绩,肯定考不上高中。滕振国说:“我从来没想过他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一定要考上!”
■本版撰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