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状
必须先变养老观念
国外通行的养老经验是:“以老养老”,也就是寄存式养老。
西安市老龄委办公室福利处副处长张宝宁说,2009年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发现西安市的养老需求量很大,但市场还没培育起来。老年人虽然需要进养老院,但自己不太愿意去。近些年,西安的养老机构可以说是“惨淡经营”,有人想投资,但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观望情绪很浓。
据介绍,一些养老机构的成本很难降下来,主要是人员用工,这个费用很大。人力成本价格涨了,入住养老院的价格肯定上涨。再加上菜价、肉价、油价、气价等等,都是开办养老机构必备的固定支出,没办法降下来,就是靠提高管理水平,这些成本也是实打实的支出。
“老年人的退休金收入,承受不起市场上的养老价格,这个问题一时很难解决。所以,西安的养老机构要发展,就受到限制。”张宝宁说。
转变养老观念,还不只是老年人自身要转变观念,年轻人也要转变观念。以前的养老是“养儿防老”,老人要跟子女们在一起度过晚年。现在,“421”的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婚后,面临着赡养4个老人,还要抚养孩子。让4个老人跟儿女都住在一起,显然不现实,也有心无力。养老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观念的转变是多样的,对于子女来讲,不是老人物质上有了保障,给父母钱就是孝敬。调查发现,子女工作忙,即使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平时照顾不上老人是常事,老人的心理、精神需求仍然无法满足。
当然,观念的改变,还涉及政府诸多部门:土地、规划、安全、卫生等等。养老,不光是民政一个部门的事,要形成关注和扶持的“合力”。
养老事业怎么做,养老服务怎么搞?全国没有统一的经验,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毕竟,再好的模式都要靠实践和时间继续检验。
“就目前看,河南人的观念比陕西人先进,不论是政府的理念还是老人自身的认识,陕西都要向郑州学习。”李小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