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年人经过正在建设的未央区老年服务中心。
文/图 记者王飞 实习生赵兵兵 魏丽花
“并不是有钱就愿意花,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钱看得很重,但对子女和孙子、孙女的花销,却心甘情愿地大把掏钱。”西安市莲湖区如亲居家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小芹的话,道出了目前中国老年人消费的普遍心态。
传统束缚
他山之石
老年人不愿给自己花钱
此前近10年里,李小芹一直在西安的家政、育婴、保洁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两年开始介入养老。对西安老年人的心理,她摸得太透了。她和员工一样,给老人做保姆、做饭、打扫屋子,她就是这样起家的,她尝遍了“圈内”的酸甜苦辣,也把握住了老年人的心理。
她曾办过一个育婴早教中心,里面有婴儿游泳项目,一次80元。按说这个价位不低,但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去的还不少。有一次她问一位老大爷:“看你每星期带孙子过来,那你平时咋洗澡呢?”这位老大爷说,家里没条件,平时就自己弄盆水简单冲洗。与一个月为孙子掏几百元游泳相比,这位老大爷一个月的洗澡费用不到20元。
李小芹说,老年人买东西,一般来说是挑最便宜的,哪怕质量差些;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但给孙子买衣服总挑好的;一些日常家用的东西不好使了,凑合着用,但给孙子买玩具却很慷慨;平时自己舍不得“下个馆子”,宁愿多花点时间做饭吃,但孙子被带出去玩要吃饭,总是肯德基、麦当劳;平时连一场电影都舍不得去看,但孙子到了公园想玩哪个项目,总是尽量满足……
“孙子是老大,自己是老小”,这是目前“隔代亲”的尴尬状态。
当然也有老年人愿意掏出大把的钱,一次性买回大堆保健品、保健器材。李小芹说,这部分老人往往时间比较宽余,不受孩子的拖累,就被一些经销商雇用的人员拉去“听讲座”。听老人讲,每次他们去听讲座,都会得到一些小礼品:抓挠、日历、袖珍小手电等;工作人员很年轻,不管是在现场,还是以后打电话,一口一声“爷爷”,真把他们心里叫甜了。
“这不正是活生生的老年消费心理吗?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搞养老事业的能够这样对待老人,还有啥不能让老年人掏钱的呢?”长延堡街道办社区中心工作人员熊飞说。
老年人自身的观念之困,是目前制约西安养老产业化的最大阻力。
他山之石
“郑州模式”值得借鉴
西安市民政局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西安市正在运营的养老福利机构有97家,其中“机构养老模式”有四种:国办养老机构有5家,国办民营性质的47家,民办公助的机构3家,民营机构30家。
但是,老人们大多愿在“家门口”养老,西安市老龄委、西安市老年学会、西安市社科院去年对西安市老龄状况的摸底调查显示,城市老人对社区养老有较高的要求。
对此,“郑州模式”巧妙地解决了难题,2009年曾考察过郑州养老模式的李小芹说,她对“郑州模式”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2006年,在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帮助下,河南首家超大型综合养老城“爱馨养老城”开建,占地500亩。2009年,养老社区建成运营,可容纳6000位老人入住,里面有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老年活动俱乐部、老年大学、老年餐厅,社区内拥有全照明系统,配置有紧急呼救系统。
李小芹讲,她去看了,小区里有单间、两人间、四人间、多人间,老人来了以后先填写信息,小区尽量把兴趣相投的老人安排在一起住。入住形式上很灵活,租半年可以,一个月也行,甚至可以“买断”使用权—— 一次性交费后,可以一直住到老人去世,小区再把房子收回来,重新出租。60岁以下的人想入住,还不行,入住者必须是60岁以上。整个养老城是花园式的,老人住着很舒服,小区电影院里还放着老人适合看的“老片子”……
2009年5月,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在郑州调研后,评价说:“郑州养老模式非常有特色,一次性建立起来了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模式,是一个标准全覆盖,郑州已经走上了居民养老保险的第二步,即‘城乡一体化’。中国养老的第三步,是消灭普通居民与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这个目标还有待时日。”
政策扶持
西安力度前所未有
西安市政府这两年连续出台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08年,西安市民政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的实施意见》,对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城六区范围内每张床位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城六区范围外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2000元;每年对已运营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比,按人次分别给予30元~50元不同的奖励。
2009年,《西安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意见》出台,明确了发展养老事业的指导思想:“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明确了优惠政策:对经市、区老龄办审批的爱心护理院,按半护理、全护理床位每月分别补助60元和80元;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行奖励制度。
由区老龄办、区民政局每年对新开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综合评比,按实际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设定不同等次,给予不超过4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贴。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按照固定服务50户以上老年人家庭,每年给予5000元的运营补贴。
优惠政策刺激之下,户县占地400多亩的九九重阳养老基地已经获批,地皮已由工业用地转为民政福利用地,不日开建;位于未央区天台路的“未央区老年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已经竣工,1000多户“一室一厅一卫”的养老社区即将形成,下一步,还将建起老年医院、老年游乐场、超市、幼儿园……
来自西安市2010年至2014年的“5年养老规划”显示:今年西安将建50个“居家养老社区托老站”,扩大试点,引导更多民间资金逐步参与到养老中来;2011年~2014年每年新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站100个,至2014年力争城市社区托老床位数达到5000张以上;到2014年新建国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11个以上,总投资7.07亿元,增加床位12940张。
相关新闻:
西安养老困局:15个社区试点“居家养老”
西安养老困局:利润太薄 养老机构苦苦支撑
半数老人希望与子孙一起生活(图)
延伸阅读:
中国90%以上的"80后"无法赡养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