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对住宿要求简单,只要有地住就很满足了。
前言:“西安市99个城中村列入改造名单”;“西安大学生要建胶囊公寓”;“7月份西安房价大幅上扬,达到6249元的历史最高点。”最近,接连被媒体爆炒的三条关于住房问题的新闻,让刚刚大学毕业的杨阳开始为自己的“蜗居”生活担忧起来:城中村在改造,房价在飞涨,在哪里安身?为住宿担忧的不仅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面对日益减少的城中村、一路高歌猛进的房租和房价,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小商贩王小帅:搬家成了家常便饭
王小帅老家在汉中,几年前带着妻子和他10岁的儿子来到西安,以卖凉皮为生。现在居住在西姜村。
对于西安,王师傅记忆最多的是搬家: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王师傅一家已经搬了3次家,现在租住的西姜村也即将面临着拆迁改造,王师傅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第四次搬家。
“刚来西安时,我们一家在雁塔区东姜村租住了一间民房。2009年11月,东姜村要拆迁,我们无奈地从东姜村搬到了杜城,在那里住了1个月后又搬到了西姜村。本来不想选择西姜村的,因为这里人流量不是很大,生意不好做。但要在西安找一间适合自己的房子实在太难了,没办法就先住在这里。这几天刚刚得到消息说,西姜村也即将改造,看来想在这儿住也住不成了,还得再想办法找房子。”谈到关于租房子的话题,王师傅感觉很无奈。
王师傅现在租来的单间里,只有小小的一个卫生间,没有厨房,做生意的门面也是很小的一点儿地方。王师傅一家就靠着做凉皮这个小生意营生,每个月除了200多元的房租外,还要交小女儿的学费。说起现在的住宿条件,他说出了自己的烦恼:“现在住在这里老是停水停电。”
对于城中村改造,王师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王师傅说:“城中村改造好着呢,这样把城市建得漂亮了,也便于管理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城中村这一拆,我们这些外地人就没有地方住了。”尽管王师傅很赞成城市改造这一工作,但是自身住房问题还是让他忧心忡忡。
听着王师傅讲述关于住房的话题,正在凉皮店吃东西的刘师傅也搭起话来:“西姜村也要拆了,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就真的没地方住了,换了环境,一切又要重新布置。”刘师傅是个建筑工人,到西安打拼也已经10年多了,之前住在北郊,后来因为北郊改造要拆,所以又来到了南郊。
“像我们家一个月收入也就一两千块钱,交了房租,给孩子交完学费之后,也就没有多少了。平时还不敢生病,一生病连看病都看不起。像我们这些外地人,现在感觉在西安工作还是能找到的,但是住的地方难找!”对于在西安的生活,王师傅感慨地说。
点 评: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期间集中返乡过年,保姆荒、民工荒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如何留住他们在城里过年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社会话题。这说明城市的发展需要他们的存在。城市要改造,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在改造的同时,是不是在制度设计上,也多多考虑他们,多给他们一些人性关怀,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为城市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感受到城市带给他们的温暖。
毕业生杨阳:融入这座城市真的不容易
“从大学这座象牙塔出来,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杨阳感慨地说。
杨阳,一位刚从西安某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由于暂时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租住在西斜七路附近的徐家庄。因为没有太多钱,她只能租住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内,放一张单人床后,几乎没有落脚之地。
周围楼房林立,屋内空气不畅通,再加上夏季久久难以退去的桑拿天,让杨阳租住的这间房子极为闷热,屋内能消暑的就只有一台巴掌大的老式台扇。
“我这台风扇算是老家伙了,从大一开学一直用到现在,今年夏天要是没有它,我就睡不成觉了。那几天温度最高的时候,晚上能热醒好几次,每次醒来都是大汗淋漓,跟刚从澡堂泡出来一样。有一次热得实在睡不着,我直接接了半盆水泼到身上,床上、地上溅得到处都是,当时还觉得挺凉快的,可过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受罪了,才知道什么叫湿热。”杨阳说。因为是过渡,也就没有添置什么家具,并且也没有资金改变目前的生活。
杨阳说:“周围同学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也有不少,都是家在外地而选择在西安打拼的。当时在学校,感觉本地的和外地的没什么区别,等毕了业才知道本地人的幸福。像我们这些外地人毕业了,一多半的钱都得拿出来付房租,而本地人则是刨过吃穿住净落,他们多幸福!”
采访过程中,杨阳接到一个电话,随后告诉我们她一个朋友要过来。“她跟我一个学校的,我们学的专业不是很好,毕业时找工作很难,她就先回自己老家了。但是毕竟在西安上了几年学,大城市的生活过惯了,在老家待着不甘心又想来,她这一来,我这屁股大点地方就得挤俩人。”
当问到她下一步的打算时,她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我安慰自己说,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要能吃得苦中苦,我还是相信我的坚持一定会有结果,眼看着夏天马上就过去了,我也就不用受这么大的罪了。我现在正在好好准备,争取能在九十月份的招聘旺季找到个好工作!”
“为了‘形象好、气质佳’,再热再累也得稍微化点妆穿上我唯一一身正装,而且还一定要穿高跟鞋。这一身打扮,上了公交车就全毁了,大中午的公交车上又热又挤,真跟蒸笼差不多。穿着高跟鞋还必须得特别小心,生怕把别人踩到,我被高跟鞋踩过,滋味真不好受。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门外,没办法只好睡在房东门口,好几天后才被父母接回的新闻,我感觉与其说是滑稽,倒不如说是悲哀。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真的很不容易。”谈到找工作,杨阳说。
点 评:工资每月1000元,只够基本生存,前提是不生病;6个人居住一间房……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城市里,像杨阳这样因为向往城市生活而选择艰苦奋斗,争取留在城市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怀揣梦想,面对现实,用汗水去换取融入这座城市的机会,也期盼城市能够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宋 菁 张 瑜 杨 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