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良区新跃村村民在沈星的照片上撒下花瓣,表达对他的怀念 本报记者宁峰摄
是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那一刻,奋不顾身跃入河中?
社会发展进步了,为什么人性中的那份善没有了?
他身上体现着和平时代英雄的特征,那就是仁爱、善良、真诚。
沈星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这个社会应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旁观不如参与,牢骚不如行动。
他们跳下去那一刻,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沈星走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感触与反思。对照沈星,我们是否能发掘自身潜在的品质和闪光点,坚持梦想,做好身边事,善待每个人……一颗颗小星星汇聚在一起,成为美丽夜空。昨日,本报联合团省委举办的“从沈星现象看陕西精神”理论研讨会在长安大学召开。与会者认为,沈星用行动践行着“陕西精神”,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当下社会需要沈星精神。
在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
研讨会一开始,沈星高中班主任姜筱玲回顾了沈星的学生时代,“沈星对物质要求不高,他穿的一双鞋磨破了,脚趾都露着。但他对精神生活却充满了热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运动会上,他项项都拿奖。”
是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那一刻,丝毫未想到个人安危,奋不顾身跃入河中?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省文明办未成年人保护处副处长刘立向说,沈星能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少年,与家庭的熏陶分不开,父母特别是奶奶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沈父已经预感到儿子可能出事了,但一到济南机场,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落水的孩子救上来了没?”
刘立向说,无论家庭的教育,还是部队的培养,沈星成长中,始终都贯穿着“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沈星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用生命践行着他所感受的、思考的、坚守的一种精神,这就是陕西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