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者在火化炉里面火化。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赵赫廷
葬礼的意义,生命的回忆,都属于活着的人
水晶棺置于大厅中央,棺材的四个角上,点着四支小蜡烛,火苗向上窜动着。
——21日下午两点,一位老人的葬礼正在明阳山殡仪馆追思厅进行。
大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花圈,贴着各地亲友的名字;穿着白衣黑裤的死者家人,伏在水晶棺前痛哭、呼喊;电子遗像屏里,一位白发老者露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正默默注视这一切。
“老人一生,半为国家、半为子孙,于家于国皆有贡献。”葬礼司仪、殡仪馆副馆长李宁的话让亲友们记忆翻腾。
62岁的长女,含泪叙说父亲的往事,几十年的过往突然复活,人群中有人流泪,有人呜咽,有人嚎哭。
李宁身上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湿透,贴在后背上。他没有走动,只是悄悄延长了遗体告别的时间,用眼神给吊唁的亲友们更多安慰。
站在一旁,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水晶棺旁有一台钢琴,我走过去打开琴盖,坐下来缓缓弹奏起《天空之城》。这是我刚刚学会的曲子,有着上升而宽广的旋律,有着蔚蓝、飞翔的意象,有着淡淡的忧伤,我希望老人走得安详。
葬礼,表面上是送别亡者,带他走向下一程。但其实,葬礼更多是为生者而做,它是生者的一个通道:最后的尽孝、赎罪、表达爱。
葬礼的意义,生命的回忆,其实都属于活着的人。
真正告别的时刻到了。水晶棺里的遗体,由升降机送至地下室,就要送去火化。家人们都着急了,他们哭嚎着扑向遗体。
升降机终于沉下去,没有再浮上来。一个男孩哭喊着要留下,亲人们劝他、拉他、训斥他,他全然不顾。他挥舞着拳头,混乱中差点砸到老人遗像,亲人护着遗像,举起手来想打他,却又下不了手。
我说过不掉眼泪,但这个时候,泪水还是流了下来。再看李宁,他的神情凝重,眼泪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每次葬礼,都会感染到悲伤的情绪,但必须尽快调整。”李宁说,葬礼是人生的谢幕,作为司仪,他要做的,就是执导好逝者人生最后的电影,给生者带去些许慰藉。
李宁对我说:“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死亡、哀乐,哭喊,这使我们更了解生的意义,逝者已矣,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亲人,你才不会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