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沟是洪水冲出来的”
要判断秦始皇陵是否被盗,只要看是否有盗洞就好判断。
临潼区秦陵街道杨家村杜家自然村85岁杜学帮反映,他小时候在邻村焦家村念书时,曾跟老师去秦始皇陵游玩。他在秦始皇陵西北角见到一个深得很的盗墓洞。
陕西兵马俑博物馆首任馆长袁仲一研究员说,在秦始皇陵附近曾发现有两个盗洞,一个在陵的东北角,直径大约90公分,深9米;一个在陵的西侧,是个老洞,直径90公分左右,只挖到14米深。这个洞都离陵的中心点远,相距200米左右。
至于当地传说的秦始皇陵南边的霸王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原主任刘占成研究员曾专门研究过项羽盗秦始皇陵的情况。他认为,霸王沟是秦始皇陵修建好以后,南边防洪堤坝五岭由于天长日久失去作用,山上的洪水冲下来,顺着陵园内城南城墙外墙根向西流,冲成了沟。这个沟应该是在项羽入关之后形成的,不能作为项羽盗秦始皇陵的证据。
张占民说,目前勘探过的工作,洛阳铲布孔密度和深度都不够。因此,到底有没有被盗过,都不好说,要下结论,需要有证据。
1998年到2008年曾担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说,他们勘探中没有发现盗洞。由于当年他们勘探的目的不是寻找盗洞。盗洞直径一般80公分,但他们的洛阳铲布孔间距是2米,所以如果真的有盗洞,可能也漏了。由于没有发掘,目前说是否被盗没有依据。
“秦始皇陵封土是半拉子工程”
在秦陵文管所呆了十几年的秦始皇陵文管所所长由更新提出,秦始皇陵封土大、地宫深,按过去技术、条件,盗掘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根据《陕西省帝陵档案》,秦始皇陵封土现高56米,底部南北边长515米,东西宽485米。
《汉书楚元王传》称秦始皇陵“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张占民说,按当时每尺23厘米计算,秦始皇陵高115米。从2000年来水土流失考察,“高五十余丈”的记载大致可信。如果按照每3年下降10厘米估算,2000年也要下降60余米。
但段清波认为,根据西汉11座帝陵现高度和文献记载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水土流失对秦始皇陵的影响不大,估计降低也就数米而已。文献记载“高五十余丈”是最初设计的高度,后来由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未能建到这么高。
如果此说成立,秦始皇陵封土就是半拉子工程。
不过即使这样,现在的封土也不小了。
刘占成也认为,秦始皇陵规模非常宏大,地宫非常深,要盗秦始皇陵不是一个简单的盗窃行为。
地宫有水银河吗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按一般人对此记载的理解和民间传说,秦始皇陵里不仅有暗器,而且有水银河。水银可是有毒的,如果地宫里真有多如江河的水银,要盗墓则是一个难过的门槛。
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矿产部物探化探研究所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土壤汞含量化验,2003年,有关单位再次对封土的含汞量进行测量,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平均汞含量比周围高数倍,均认为是陵墓内水银挥发所致,地宫内存有大量水银。
王学理认为,这足见史记的记载不虚,也是推断陵墓未盗毁的有力证据。 据估计,藏有水银百吨左右。
段清波认为,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不可能有百吨之多,当年的制造技术限制了水银的产量。秦始皇陵墓中只是用水银来演示江河湖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