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汉中市长胡润泽:抓循环促民生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0-31 09:4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这里是西北连接西南的枢纽,这里是“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这里还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秦巴聚宝盆”、“汉家发祥地”……

  10月12日,汉中市市长胡润泽接受华商报社社长周怀忠专访。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像这样的溢美之词,不时从他口中自然流出。

  面对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责任,他说,这是重新审视发展路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现在“循环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产业转型正从阵痛中走出来;面对十年搬迁80余万人的世纪工程,他说,群众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再难也要做;面对汉中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课题,他信心十足地说,解决了交通瓶颈制约,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这个昔日的贫困区未来将成为全省发展的“热土”。

  谈过去五年:

  37.9万人摆脱贫困

  周怀忠:“十一”长假刚结束,听说假期来汉中的游客很多,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看中汉中?

  胡润泽:今年“十一”长假,汉中累计接待旅客257.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5%和61%。应该说,这几年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2008年到汉中工作,五年来亲眼目睹着这些变化,我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笑)。

  周怀忠:从你的笑容里也看得出来。我想,和其他目睹这些变化的人不同,你还是这些变化的亲身经历者,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胡润泽:我想说不容易。可以说,这几年汉中的发展步伐一直伴随着与自然灾害的斗争。2008年我刚到汉中,就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灾害;2009年、2010年、2011年大大小小洪灾不下十次;今年仅较大的洪灾就发生过两次。但是,在这些灾难面前,汉中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还在应对灾难中锤炼了众志成城建家园、团结奋进求突破的可贵精神。

  周怀忠:这些发展变化中,你最满意,或者说最看重的是什么?

  胡润泽:过去五年是汉中发展最快、工作成效最显著和民生改善最大的五年。一是基础设施快速突破。2007年至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2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6倍,西(安)汉(中)高速、十(堰)天(水)高速、城(固)褒(河)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9个县区通高速、所有镇通油路。过去从西安到汉中要走七八个小时,现在上西汉高速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二是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比2007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五年有30多万农民进城进镇安家兴业。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过去五年,全市财政累计投入409亿元,新增就业15.6万人,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73.8万人次,37.9万人摆脱贫困,这在汉中这个连片贫困区实属不易。这一点也是我最看重的。

  谈生态旅游:

  四时花香,在汉中睡觉都是甜的

  周怀忠:我也关注到汉中的“十二五”规划,中间提到汉中是“中国的瑞士”、“西北的江南”、“陕西的杭州”,说得我都想住到汉中来了,真有这么美?胡润泽:你说对了(笑)。我到汉中工作后,许多人都问我汉中什么地方好,要说这个地方山好、水好、人好,太笼统,每个地方都可以这样说。我认为汉中最好的地方在于它“南北相兼”,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四时花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的地方可能是春天好,但冬天不好;有的地方冬天好,但春天却不好,而汉中是一年四季都好,这在全国都少有(自豪地笑)。周怀忠:看来汉中很让你引以为豪。

  胡润泽:是。汉中有很多优势,一个是区位优势,汉中处在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四个大城市的中心,是西北连接西南最重要的枢纽;另一个是生态优势,汉中被称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少数县达到90%以上,是天然的氧吧,在汉中睡觉都是甜的。这些都具有唯一性,不是其他城市能打造的。

  周怀忠:你显然已是汉中最职业、最优秀的导游了。

  胡润泽:应该是,不过我这导游是免费的(笑)。除了生态优势,我还想说汉中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摩崖石刻堪称国之瑰宝。中国第一个外交家张骞就是汉中人,张骞墓已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汉中与“三国”有关的遗址有多处,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石门栈道等,都让人联想到“三国”的风云人物和历史事件。汉中还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汉中是最早的天府之国,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张骞、蔡伦、诸葛亮,从来都是英雄人物;汉字、汉服、汉文化,从来都是汉家之流。

  周怀忠:其实,中国有很多城市都不缺乏旅游资源,但怎样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却是对执政者智慧的考验。胡润泽:近年来,我们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深度打造“四区、四湖、四园”精品景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宣传促销手段,促使汉中旅游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人气持续火爆。近两年来,实施重点旅游项目18个,完成投资近10亿元,武侯墓、华阳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武侯祠、古汉台、拜将坛等创建3A景区,另外,推出了三国之旅、蜀道之旅、汉文化溯源之旅等品牌旅游线路。随着高速公路、高铁、新机场的相继建成,旅游产业将出现新的井喷,汉中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也将真正进入黄金期。

  谈循环经济:

  八大产业年产值将超4000亿

  周怀忠:我们注意到,汉江现在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汉江的水质现在到底咋样?

  胡润泽:水资源是汉中的优质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汉中有大小河流560多条,水质都很好,其中许多河流的水都可以直接喝,是天然的矿泉水。汉江是汉中人的“母亲河”,也是全市流域面积最广、作出贡献最大的一条河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调水量占到整个工程的75%,引汉济渭工程未来每年要从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到西安,这些都说明汉江的水质很好。

  周怀忠:你在多个场合讲到要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为了这一任务,当地发展有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胡润泽:汉中的确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应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生态条件成就了“汉中之美”,却难以成就“汉中之富”。为什么这样说?要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供西安,矿产资源开发、工业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发展速度势必受到影响。要发展,还是要保水清?这是当初摆在大家面前一道不小的难题。最后的选择是:保“一江清水”是最大的政治责任,宁可发展慢些,也要保住这方“净土”不被污染。

  周怀忠:到现在阵痛过去了吗?

  胡润泽:我们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五年间,全市实施减排项目306个,累计投入工业治污资金3.7亿元,140多家企业因为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被关停。另外,因为环评而否决项目6个、暂缓审批项目8个,这些对经济发展必然会有影响,产生的阵痛也是各级政府都能感受得到的。但也正是这样的阵痛,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汉中的发展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汉中明确了走循环发展的路子。现在,循环发展的理念已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产业转型也正从阵痛中走了出来。

  周怀忠:与商洛、安康相比,汉中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胡润泽:目前,我们已编制完成了《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规划》,规划主旨是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核心是通过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大循环,向外做到“零”排放。这个规划精心筛选策划了八大产业26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705.6亿元,预计到2020年,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相当于目前全市生产总值的五倍还多。

  谈城市发展:

  高铁时代将开启“西安1小时生活圈”

  周怀忠:前面我们谈了未来发展的着力点,那么目前制约汉中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胡润泽:我认为还是交通。尽管在“十一五”期间,汉中在交通建设上成效很显著,但还不够,现有路网设施还不足以支撑汉中全面发挥西北连接西南的枢纽作用。

  周怀忠:怎么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

  胡润泽: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汉中形成“三高一铁一场”的立体交通网络。“三高”就是西(安)汉(中)高速、十(堰)天(水)高速和宝(鸡)汉(中)高速,目前,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已建成,宝汉高速即将开工;“一铁”就是西安经汉中至成都的高速铁路,目前汉中车站改扩建基本完成,高速铁路将于近期开工;“一场”就是汉中新机场。高铁建成通车后,从汉中到西安只要1小时,从汉中到成都只要2小时,汉中将融入“西安1小时生活圈”。想一想到那时候,下午下班从汉中出发,到西安吃晚饭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周怀忠:很值得期待,想必那时候汉中也将成为西安人外出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了。

  胡润泽:是。预计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10公里,形成汉中到成都、重庆、郑州、银川、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另外,汉中新机场也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将建成投用,汉中将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将真正实现与全国大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

  周怀忠:解决了这些瓶颈问题,接下来汉中还会在哪些方面打造特色品牌?

  胡润泽:这还要说到循环经济。除了刚才说到的新型工业化,还有一条路径是现代农业,重点打造“60万亩优质茶园”、“60万亩优质柑橘”、“年出栏600万头生猪”三大产业,这三项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目前,城固已形成30万亩连片柑橘带,到成熟季节,满山望去一片红,很壮观,这在西北地区少有。同时,我们还打造“四个优”,即“汉米”、“汉菜”、“汉油”和“汉药”,通过品牌打造和产品深加工,让这些特有资源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未来几年,汉中的城市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期。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的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万,市区将建成多家五星级宾馆以及多处广场绿地,“一江两岸”将成为汉中最漂亮的“会客厅”,热情好客的汉中人将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宾客,城市也将迎来“滨江休闲时代”。到那时,汉中将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城市。

  谈民生改善:

  政府办医院让老百姓得实惠

  周怀忠:我们也关注到,汉中近几年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我想知道,你们在财力并不很好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的?

  胡润泽:要说如何做到的,我想总结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汉中属秦巴地区连片贫困区,贫困人口还不少,很多人好不容易实现了脱贫,但因为一场病就又回到原来的贫困状况,这在农村很普遍,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改善民生、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所以下定决心要做好这件事。说到财力不足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级财政投一点、医保资金补一点、专项资金拿一点”的办法,确保投入到位。公立医院在编岗位人员基本工资都纳入财政预算,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投入等开支实行财政专项补助,仅去年,全市投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资金达1.28亿元,做到“保障到位”,充分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说了这些,其实改革的核心是最大限度降低老百姓看病成本。当然,改革中也存在很多困难,但再难也要干。

  周怀忠:榆林现在实行的是医疗费用全免,汉中有没有可能也做到这一点?

  胡润泽:汉中和榆林的财力情况不同,全免有难度。目前降低老百姓就医成本是务实之举。去年,全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上涨速度都得到有效遏制,患者满意率明显上升,这说明老百姓对这项工作是认可的。

  周怀忠:在民生改善方面还有哪些重点?胡润泽:民生是个大概念,通俗讲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问题。但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办好教育。我下乡到一个家庭,这家有个大学生,他学成工作了,这个家庭就有了希望;而另一家庭,子女都没有一技之长,主要还是打工、务农,这个家庭就感觉不那么稳定。所以,政府要抓好教育,让孩子们有学上、有好学校上,将来学成工作后改变一个家庭的面貌。

  谈市长工作:

  政府也要像企业一样讲实效

  周怀忠:现在都在提建立服务型政府,在你看来,政府的管理和企业有什么不同之处?

  胡润泽:我想这中间最主要的是机制不同,企业要靠自己挣钱吃饭,每个人都得操心;而政府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似乎影响不大。所以我在领导干部中讲“良心教育”,要拿自己的工资收入和农民收入作比较,给自己多一些压力,千方百计把老百姓的事办好。

  周怀忠:看来你希望政府的管理向企业学习?

  胡润泽:嗯。我举个例子,我们每周一开市长碰头会,我只问分管市长两个问题,一是上周干了什么,二是这周要干什么。在领导干部的职位上就要谋事,就要想着为当地老百姓办些实事,从这一点来说,政府也要像企业一样讲实效。否则,地方经济社会怎么发展?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得到改变?

  周怀忠: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安康人,在安康也工作多年,对这两个地方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胡润泽:安康是家乡,很好,这个情怀永远不会改变;到汉中干事这几年,对汉中产生的深厚感情也改变不了。说句实话,从政三十多年,在几个地方工作过,没有哪一个地方比在汉中更有激情。为什么这样说?我长期在艰苦的地方工作,无论是岚皋,还是白河,都是最穷最苦的地方,在艰苦的地方干惯了,来到汉中感觉一下子环境条件都那样好,哪能没有激情啊。总之,一句话,我希望安康发展好,汉中发展更好!本报记者张小刚袁小锋整理

编辑:王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