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到的北京,来之前得知这边刚下过雪,很冷。到了后感觉没那么冷,大概和兴奋的心情有点关系。
今天因为大会没有安排活动,起床后就一直待在房间里写作。
《西京故事》开始是一部舞台剧,我现在正在将这部舞台剧改编成小说,已经写了6个多月了,大概完成了35万字。来北京也带着稿子,有时间就写一些,争取早日完成。当然今天休息可以写一点,大会一开始就要忙了,写作的事大概也要放一放。
作为一位来自文化战线的代表,我当然最关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来之前也做了一些调研,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时间还要再理一理。希望在总书记的报告中能看到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新内容。我对未来五年文化繁荣发展还是蛮有信心。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靠一夜之间就搞出一个文化产品是行不通的,文化人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大会讨论期间我也想就这方面提些建议。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小刚 整理
四场记者会 关注社会热点
记者探访:记者会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与中央电视台紧挨着的梅地亚中心,十八大新闻中心设在这里。在入口站着执勤武警,记者出示了大会的记者证方可进入。进入大楼先经过一道安检,随身带的包还要经过安检设备的检查,和机场安检差不多。据了解,十八大期间的记者招待会都将在这里举行。
据悉,四场记者招待会的主题都已确定。“之所以选择这几个主题,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十八大新闻中心的一位主任告诉记者。据介绍,党代会期间每场记者会主题的确定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根据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确定。比如十七大时同样也是四场记者会,其中两场的主题与十八大一样,是党建方面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另外两场的主题是科技教育和奥运会筹备情况,与十八大不同。
据了解,出席记者会的人员包括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以及基层代表,一般都是党代表。记者会的主题一旦确定,由大会新闻中心向相关部委负责人或者通过组织部门向相关领域的代表发出邀请,请他们出席记者会并回答提问。
截至目前,报名采访十八大的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人数达到1700多人,超过5年前采访十七大时的境外记者人数。
四场记者招待会
编辑:温磊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在北京召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