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 8
 
   
和马治权一起摆摊

   马治权者,西安城里的名人,作家,有过多部著作,书法家,写的字,铁画银钩古朴大方。自己出书办杂志,标准的文化人,名气大了去。拿当下流行的称呼那应该是叫马老师的。马老师是大家,也是我博客里的好友。

  虽是博客里好友但人家肯定是不认识咱的。一个那么有名的大家按说是和咱这种街头的小买卖人搭不上什么界的。但我还真的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也许他自己早也忘记了。

  记得那是在十几年前的事了,不是在九九就是九八年的事。那时的我在改革的大潮中刚刚下岗,为了混生活在街头摆个小摊。平日里赶个西仓的档子文艺路的狗猫市什么的,总是一句话,那里人多就往那里去。卖的也多是康复路市场里趸来的各种小玩意,生活艰难混口饭吃罢了。那一年政府举办西洽会,就是招商引资。会场设在南郊的体育场,西洽会人山人海的,我们这些摆小摊的也去凑热闹,为的是多卖俩钱。

  我去的早就在大门里北边的陕西馆门口占了个地方,马老师当时办杂志,杂志的名字叫“各界”他也凑热闹在哪里摆了个摊子宣传他的杂志,我们两个摆了个两隔壁。文人摆摊跟咱就是不一样,咱们是大喊大叫卖力的吆喝着,人家不吆喝。不但不吆喝人家还拿个凳子坐在哪里,前面的桌子上放着杂志介绍什么的,记忆中马老师当年也很年轻,穿西服。有文化的人和咱们这些人看着就不一样,还有一个女的给他帮忙,是秘书还是工作人员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就是推广让大家定他的杂志,并且推出了优惠活动,谁要是定一年的杂志,马老师就给人家写一副字相送。马老师慢慢吞吞的坐 在哪里有人了说几句,没有人了他也不吆喝,定的人不是太多。闲了没有事,我也拿起他桌上的杂志看,当时咱也不知道他是干啥的,杂志一看才知,不得了。西安地面上说文化人贾平凹就数老大的,不论是是写书还是写字,但老贾家里倒是挂的马治权的字,可见马老师的字有多好。

  没有人的时间也跟马老师片上两句,问他订书的人那么多他咋给人家写的过来,马老师告诉我,赶早起来先写几个,晚上睡觉前在写几个,应人的事情慢慢来,有几个月就写完了。看到有人掏了几十个元定了一年的杂志,马老师就很认真的给人家登记邮寄地址和把人家需要书法的内容写清楚我也就动了心思。咱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想闹个名人字画什么的装装门面。经过思想斗争我也就定了一年的杂志,是二十多还是三十多年代久远已经记忆模糊了,反正是我在那摆了两天的摊赚的那几十元都交到马老师口袋里去了。

  马老师登记了我的地址问我“给你写个啥”?我说“马哥,你看着闹”,咱这人社会上呆的时间长了不习惯叫老师。他想了半天说:“就写个锲而不舍吧,不管干啥,哪怕是摆个小摊子,只要你努力,只要你锲而不舍,总有一天能干出名堂的“。他就在我的地址下面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字。

  这是我们第二天在一起摆摊的事了,虽然过了十几年了,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到了中午两点多的时间,我心想忙了半天了,要不就叫马老师一块去吃个饭吧,对面新家坡有家刀削面还是不错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出事了,组委会的人恐怕是闲摆摊的人太多影响了西安的象形把市容队的人给叫来了,市容进连砸带收的就过来了。这事我们老摆摊的有经验,赶紧跑呀。我边收摊子边给马老师喊了一句“马哥吆,赶紧闪,市容来了”.喊完了我就赶紧跑了。 

  过了大概有两三个月吧,我收到了一个牛皮纸的信封,里面是马老师给我写的锲而不舍四个字,署名盖章。我不懂什么装裱,花了二十五块钱在二府庄的玻璃店里买了一个塑料的镜框把那副字装了进去挂在我家里。有人来的时候给人家介绍,你看马治权给我写的,名人,喔是我伙计,我俩一块摆摊来着。有的时间想想,这世上做什么事只要锲而不舍,总能干出点名堂,就是摆摊我们只要坚持,不也没有饿死,我们也养家糊口,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我们也在坚持。

  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东奔西走,住的地方换了一个有一个,这个城中村拆了换到那个城中村去,在数不清的搬家中,也不知那一次把马老师写的那副字遗失。马老师的名气现在更大了,前一段时间在那个报纸上还见了,字恐怕早已经和现在的大家一样论尺论寸卖了,我恐怕在也不会在有那样的一幅字了。但那几个字的精神早已经印到我的心里去了。

  下午上网,看见马老师博客的字又更新了,是一幅观自在菩萨的经文,字颇好。想起了十几年前的旧事,往事如云烟。

  文:家住未央

 
 
往期回顾 更多>>
长安外传第14期:西安小人物之王五
长安外传第14期:西安小人物之王五
  经历了赌博、传销、炒股之后,北大街上又多了一个摆地摊的!详细>>
长安外传第9期:法师的月饼
长安外传第9期:法师的月饼
  眼前是一个扁筐,软藤编就,淡白色的饼子,透着烤熟的面粉香气。详细>>
长安外传第8期:和马治权一起摆摊
长安外传第8期:和马治权一起摆摊
  西安地面上说文化人贾平凹就数老大的,不论是是写书还是写字,但老贾家...详细>>
长安外传第7期:有老师无先生的年代
长安外传第7期:有老师无先生的年代
  这是一个很多老师,只缺先生的年代。他们有恩于我,我每每把他们从心底...详细>>
 
今日新闻排行榜
 
更多栏目
 
联系我们

微信:hsw_news
电话:86519800

扫描二维码进入华商网微博浏览更多


iphone版二维码


Android版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下载掌上西安
投稿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hswnews@gmail.com一经采用,稿费从优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3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B2-20080006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