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杏坪镇境内的金钱河上,两个小学生正在过这长长的独木桥。 本报记者李杰摄
李杰个人简历
李杰 生于1969年9月,江苏省太仓市人,西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华商报新闻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陕西省委出版传媒专门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加入华商报,多次参加国内大型报道,2002年陕西南部6.9特大洪灾;2003年神五发射、北大才子街头卖肉;2005年神六发射;2006年青藏铁开通,2007党的十七大召开,西昌嫦娥飞月;2008年参与北京全国两会报道及汶川5.12地震前线报道,神舟七号现场发射报道……
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等。
有三幅作品《非典时期的棋迷》、《北京遣送民工》、《地震来了》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一幅《招待所里的临时产房》摄影作品,被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一级收藏。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6年以来,已有近60多幅作品获得近60个省级中央级大奖。
2010年9月,作品《地震来了》,获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铜奖。
2013年8月,作品《新城逼近帝王都》获人民摄影2012中国新闻奖经济与科技类金奖。
个人采访经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讲述栏目,曾在2002年做了题为《为了洪水中的希望》、2004年做了题为《一封匿名信背后》的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