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别相信超高回报率
很多受害人都是被高回报率吸引。在西安金融行业工作多年的高先生表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他说,一些担保公司给出的月息达到了30%甚至更高,这样风险会很大,业内一般认为年息达到18%或者更高时,就应该警惕了。
02
别相信证件齐全资金雄厚
几乎所有失联的投资公司都是“五证齐全”,注册资金都在5000万元以上。但这些并不代表公司会合法经营,也不代表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根据规定,我国只有银行才有吸收公众存款的经营资格。而且除银行、证券、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外,投资担保企业核准的经营范围中均不包括理财。
03
别相信企业光环名人推荐
“企业开业时,连某某名主持人都来了,这样的公司咋能跑呢?”一些投资者在得知公司老板失联后颇为不解。事实上,现在一些所谓的名人,只要钱到位,他们随时可以出现。失联的投资公司大多闪耀着“光环”,除了位置较好的办公地点外,无一例外地都是豪华装修,甚至还会秀出一些和名人的合影。
04
别相信经营不合法会立刻叫停
有的投资者认为,那么多投资公司都高调宣传,如果不是合法经营,肯定会被及时叫停和查处。其实,以往一些非法集资案例证明,有的非法集资行为比较公开化,但仍然存在了较长时间,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查处。等到查处时严重后果已经造成。据了解,全国非法集资案件返还兑付比例较低,一般只有10%至30%。
05
别相信小恩小惠 免费赠品
“存钱还送大米、白面、蔬菜、豆油,甚至蚕丝被,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投资者李大妈表示,当初她下决心将仅有的20万存款全都投给投资公司,也是受到这些赠品的诱惑。其实,投资公司抛出那些小恩小惠,不过是在“钓鱼”。拿着赠给她的米面油,李大妈叹息:“投入的20万元能买多少大米和豆油啊!”
06
别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
“怕一年期的投资不靠谱,选的三个月那种,没想到刚一个月,老板就失联了。”42岁的刘女士怎么也想不明白。多数投资者都选择了貌似“风险小”的短期投资。但一家投资公司老板说,他对一些投资公司非常了解,他们的目的就是骗钱,所以吸纳资金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选择尽快跑路,以免“夜长梦多”
综合
新闻回顾:
11月14日
公司名称:陕西硕邦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大门
11月21日
公司名称: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
11月22日
11月24日
公司名称:陕西佰汇鑫投资有限公司
11月25日
公司名称:富民达担保公司
相关新闻:
>>分析
担保公司为何频频出事?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最近,投资、担保公司关门“跑路”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引发不少投资人的关注。为何此类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
经侦大队民警 不得不经常加班
据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葛军介绍,目前群众举报了9家投资、担保公司,警方已经受理,正在案前调查。其中老板“跑路”的有3家,分别是:陕西鑫富通投资管理公司,涉及投资者302人,涉嫌金额4000多万元;陕西硕邦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涉及投资者100多人,涉嫌金额1000多万元;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受理,尚未正式立案。另外,陕西兆洋担保有限公司老板在洛阳被抓,该公司在西安涉案4000万元,在洛阳涉案4亿元。葛军说,现在每个中队都有四五起类似涉众案件,每起案件涉及人数少则二三百,多则达数千人。来大队反映情况和报案的市民较多,有时把走廊挤得都过不去人。但警力有限,整个经侦大队才20名民警,大家不得不经常加班。分局党委已抽调其他部门警力予以配合。
投其所好套近乎,就为吸纳投资
为何此类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办案民警怀志勇分析认为,市民手中有闲钱,但银行存款利息较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却存在融资难问题。一些投资、担保公司便趁机以高息诱惑吸纳公众存款,然后把钱借给中小企业使用,从中赚取利率差。如利息合适、资本运作正常、资金链没有断裂,问题就不会暴露。但现实情况是,为吸纳存款,一些公司所承诺的利息,早已超过企业盈利能力。如此一来,资金链的断裂几乎是一定的。
怀志勇说,这类案件的受害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其中不少人对社会现象缺乏分析能力、内心孤独。一些业务员抓住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游说。比如组织老人出去旅游,送小礼物,陪伴聊天等等,让老人觉得“他们比自己的子女还亲”,从心理上产生亲近和信任。接下来,当这样的老人看到有熟悉的人已经投资并拿到好处,会很容易把钱投进去。
承诺收益越高 风险就越大
这些中老年人用来投资的钱,一般都是银行储蓄、拆迁补偿款以及养老钱等。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情况,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怀志勇说,有个老人来报案时连签名都不会,民警让其叫子女来协助处理,老人一听很紧张,说这些钱都是瞒着家人投资的,如果子女知道了这事,那该怎么面对?
怀志勇提醒,承诺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一般来说,企业正常经营利润能达到30%就相当不错了,可一些投资公司承诺的利率竟高达36%,而投资公司自己也要盈利,这就意味着用钱的企业必须赚得更多才行。什么正常生意能有这么高的收益率?所以只要动动脑子,就不会轻易上当。
解决问题可从两方面下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并无特别规定,一旦出问题,根本没有相应的风险资金来应对。
此类案件必须从两方面同时下手才能解决问题:一方面,建议市民不要参与这类投资。如果抗风险能力较低,还是选择定期存款,如果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选择买债券和股票。
同时,建议政府对投资、担保公司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应严格审批制度,必要的话应建立类似银行的准备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