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铁笼沉尸案开庭审嫌犯不认罪 宣判死刑

社会新闻 南方网 作者:佚名 2015-02-13 14:36:04
[摘要]铁笼沉尸案开庭,就在一审宣判后,包来旭律师金亮新表示,包目前暂未有上诉意向,并愿意捐献有用器官,希望取得被害人和社会公众的谅解。

  迟来懊悔

  谈到案情总是痛哭流涕,愿捐所有器官以获谅解

  金亮新第一次见包来旭是2014年的11月份,那时候,包来旭和金亮新沟通时,情绪就已经比较稳定了,但每当金亮新提到无辜市民受伤的情况时,包来旭有些激动,还常常痛哭流涕,“他是比较懊悔的,懊悔自己当时竟然会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在该案一审开庭期间,包来旭就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愿意捐献所有有用的器官,“其实,捐献器官这个想法,包在公安侦查阶段就已经提出来了,他感到忏悔。”金亮新说,在历次的会见中,他也表达了这个意见,就是希望将来能将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以获得公众的谅解。

  昨天,金亮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同样表示,包至今仍坚持要捐献器官,不会改变想法。

  背后故事

  从烧伤到宣判,包来旭一直不愿意家人来看望

  浙医二院烧伤科副主任陈国贤,是包来旭的主治医生,记者从他那里得知,自从包来旭因重度烧伤被送来医院治疗到昨天,已经有8个月的时间了,大大小小的手术一共做了几十次,不过,在这期间,没有任何家人来看望过他,“我们也曾向他询问,是否需要通知家属前来看望,不过他都表示算了。”

  包来旭出事之后,公安机关就去其老家给其家人做笔录,其家人都很配合,但并没有主动表示要来杭州看看包来旭。

  金亮新说,包的父母对包的行为是表示不理解的,可能还或多或少有些埋怨。不仅如此,包来旭本人也不愿意家里人来看他,“其实这也是其后悔的一种表现,包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已经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害,就不想连累家人了。”

  为何不想再见见家人?金亮新说他曾经也问过包来旭这个问题,“一说起这个,包总是含着眼泪,他说父母年纪都大了,都是老实人,不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这辈子没能好好孝顺过他们,自己不想给他们再添麻烦,不想让他们精神上、经济上受到压力,自己一个人做的事情,就一个人来扛吧。”

  救治和审判,是对生命的敬畏

  也是对法治的敬重

  昨天下午,“7·5公交车放火案”犯罪嫌疑人包来旭一审被判处死刑,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不少自发前来听审的市民都觉得判决很公正。不过,另一个问题又随即呼之欲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问我:“记者同志,你说,他犯了那么大的错,国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来医治他?(注:为救治包来旭目前已花费130余万元)”我想了一想,回答她:“这就是人道主义和法治公正并存的结果。”

  从去年7月包来旭制造了这个20人重伤、10人轻伤的惨剧开始,我一直跟着这个新闻跑,采访了不少市民、医生、护士和律师,一位曾救治过包来旭的护士告诉我,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包是嫌疑犯,他们作为医护人员作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而包的主治医生在知道包的身份后,在接受我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眼里,没有犯罪嫌疑人,只有病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医治。”

  包来旭在医护人员的关怀下,渐渐康复了,而他的行为注定让他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这个时候的包来旭,已然没有了双脚,他无法像其他犯罪嫌疑人那样坐着或是站着受审,法院最终决定,以人道主义的胸怀接受他躺着受审,而且,还给他配备了医生在侧,以防他在受审时身体不适。

  包来旭在庭审的时候说过,他因为病痛,而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一片灰暗,有了轻生的念头。他又对社会不满,就有了在公交车上放火的打算。他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是被社会遗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自认为被遗弃的人,社会却花费巨资拯救他的生命。

  社会是柔情的,它用柔情包容着每一个人。而法律又是严肃的,每一个损害公共或他人利益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我想包来旭的案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些,极力抢救、躺着受审,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态度,也是对法治的敬重态度,社会永远不会抛下我们任何一个人。

编辑:雷晓娟

上一篇:2015荷赛奖揭晓 陈荣辉“圣诞工厂”获单幅二等奖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