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六夜,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道在我们这里流传了多少年了。所以当有人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新衣服穿、好东西吃,还不需要做家务。我总觉得,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都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的日子。
●扛笆斗、舞火把
正月十六傍晚,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开始“扛笆斗”。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就是先要从河边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年粮食收成越好。
正月十六舞火把,源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在我们农村,直到现在仍然每年都要上演。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每当正月十六的下午,就到集体的窑厂搬来一捆芦苇草,阿华从家里偷来几角钱到商店买来小鞭炮,于是我们几个人就认真地扎火把。当然,绝对不会忘记在火把中间放上几个小鞭炮。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就盼望着太阳快点落山了。
当我们扛过笆斗以后,就立即开始舞火把了。那时,土地刚承包到户,我、阿华、康勇等几户的承包田刚好在一起,我们几个人就把火把点燃了,在承包田里纵横交错地奔跑。据说,火苗蹿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火苗映红了我们的脸,火把中的小鞭炮让我们既害怕又兴奋,大人们站在田垄上看着我们,脸上溢满笑容。
舞完火把后跨火把。据说跨火把能驱除晦气,迎来好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从冒着火苗的草把上跃过,有时,我们能来回不停地跃,引来大人们一片赞叹声。
编辑:高良
相关热词搜索:正月十六习俗
上一篇:天津静海发生2.8级地震 多数市民:没感觉 下一篇:四川大熊猫深夜漫步街头 过斑马线后失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