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暗访,发现北京家乐福超市将发臭肉品冲洗再卖,没卖出的肉品撕掉旧包装,贴上新标签出售。北京沃尔玛超市除了更改包装标签,还把变味肉绞馅出售。(3月16日《京华时报》)
家乐福、沃尔玛都是洋大牌,然而进入中国的洋大牌却是成了“老病号”——除了北京家乐福、北京沃尔玛现在又犯新案,这些年来到中国的一些洋大牌可谓劣迹斑斑且都带有“中国化”印纪。像家乐福、沃尔玛这种不仅有劣迹,而且已斑斑的情况若发生在欧美,不仅要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而且不等累犯,就已经关门了。而在中国,丑闻缠身的洋大牌们却照样活得好好的,有足够空间和时间在一个劣迹之后再酝酿下一个劣迹。
触类旁通,奉行中外有别,来到中国就不安分的洋大牌,也远不只是家乐福、沃尔玛。比如去年曝出“问题肉”的福喜福喜上海公司,就是多年一贯使用过期原料的“老病号”。再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巨头,亦是出了名的“老病号”。除了弄虚作假,还有纷纷陷入“贿赂门”的洋大牌,葛兰素史克、戴姆勒、朗讯、德普、IBM、西门子……跨国公司轮番登上中国商业贿赂榜单。
洋大牌在发达国家循规蹈矩,既不敢以次充好,也不敢暴利宰客,但一到中国就弄虚作假,心狠手辣。表现迥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发达国家的严刑峻法,压缩乃至封杀了洋大牌们违法的空间。而在中国,有关法规不完备,监管不到位,惩罚力度轻,客观上给洋大牌提供了可趁之机。例如《京华时报》这次曝光家乐福、沃尔玛“老病”新犯,就是媒体记者卧底暗访获得的证据,而在此之前,监管部门有过哪些明查暗访呢?有关方面做了“无关方面”,洋大牌们还会有什么顾忌?诸多洋大牌的“中国式违法”,说到底是钻了监管不力的空子。假若严加监管,不给洋大牌可乘之机,他们就不敢有非分之想。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中国古人讲的这两句话,用来解读洋大牌为何来到中国就成了“老病号”不,恰是既道出了病因,又开出了药方。
编辑:王秋阳
相关热词搜索:家乐福出售臭肉
上一篇: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逐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下一篇:央视315晚会曝光名单 详解黑wifi窃取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