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
多家航企推新规
随着德国之翼失事客机被曝副驾驶单独驾机、把机长锁在驾驶舱外,全球多家航空运营商26日急推改革措施,规定驾驶舱内必须时刻保持两人。如果其中一名飞行员需要上厕所,则由一名空乘人员临时进入驾驶舱代替,总之决不允许出现单独一人的情形。
全球多家航空公司26日紧急出台措施,要求旗下客机在飞行途中必须时刻保持驾驶舱内有两人,包括英国易捷航空公司、挪威短程航空公司、冰岛航空公司、德国柏林航空公司以及加拿大所有航空公司等。
欧洲少数航空运营商先前已经规定驾驶舱内必须时刻保持两人,包括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芬兰航空公司、西班牙航空公司等。
美国航空专家约翰·汉斯曼介绍,美国航空部门先前已经考虑到飞行员“失去行动能力、无法为同伴打开舱门”的情形,因此规定驾驶舱内必须保持两人。当一名飞行员因上厕所等原因离开驾驶舱时,便由一名空乘人员进入舱内暂时替代。
欧洲空管部门尚未出台统一的硬性规定,因此眼下各家航空公司属于自愿执行。尽管如此,飞行员被建议尽量待在驾驶舱内,除必要情况外不宜擅自离开。
德国航空运输联合会27日发表声明说,德国各航空公司与联邦交通部和联邦民航局达成一致,引入临时性新规“两人规则”,即一架客机驾驶舱内必须同时有两名授权人员。
□关注
中国民航局紧急通知驾驶舱必须保持两人或以上
中国民航局26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内必须保持两人或以上。要求各地区管理局及监管局严格检查各航空公司执行情况。
中国民用航空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民航早已对航班飞行中的驾驶舱机组成员保持数量做出了不少于2人的规定,各航空公司已将该规定纳入《运行手册》,民航局也将此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日常安全监管。
“根据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运行手册,正副驾驶员有一个人要出去,会邀请乘务长进来,随时保障驾驶舱内同时有两个人在。这样的制度已经从马航MH370事件之后就在非常严格地执行。”中国航空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舒平说。
据了解,在我国,大部分航空公司都会采取“机长+副驾驶+观察员”的驾驶舱人员配备,观察员也是飞行员,全程都会在驾驶舱内。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制度确实是早就有,但各家航空公司执行情况如何需要严格把关。
C919大型客机型号副总设计师周贵荣表示,“德国之翼坠机事件告诉我们,飞行员内部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航空公司应该制定防范制度。”
>>观察
飞行员后续背景调查不严格
多位民航专家表示,目前,机组成员劫机风险的防范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
在飞行员的安全监管方面各国管控力度不一,但总体来说,隐患尚存。“目前国际上对飞行员的背景调查在招飞时就进行了,之后就不会再审查,但人的认识和背景情况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舒平说,“而飞行员的背景调查究竟由谁来做在我国尚不明晰,是航空公司、公安部门还是安全部门?”
一位大型航空公司的机长也向记者表示,飞行员在执照考试前会进行一次身份调查,之后虽会进行询问,但调查并不严格。至于背景调查的内容,这位机长表示不便透露。
“在美国,整个信息网络十分完善,安全部门会建立数控人员数据库,在我国恐怕并没有这样的身份背景数据库。”某民航安全专家表示,在加拿大,乘客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网站查到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要求、飞行员的飞行经验、可以驾驶哪种飞机、合作信誉如何、一旦出现风险的赔偿金额等等。未来,航空公司在机组人员的安全管控上必须加强力度。
要高度重视飞行员心理状况
据媒体报道,该飞机的副驾驶员曾患有抑郁症,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也摆在公众面前。
“国内曾经发生过多起机务人员自杀事件,也曾经发生多起机务人员在起飞前恶意破坏飞机设备的情形。”资深机长陈建国说,“所以对于凡是涉及直接飞行运行的机务人员以及外场勤务人员比如加油人员、装卸工人、配餐人员等等,其心理健康都应该得到关注,有条件的航空公司应该将这些人员纳入心理疾病的筛查和监控。”
周贵荣则表示,这次德国之翼航班坠机事件带来的变革可能会更快地反映在管理层面,也就是重点关注如何预防因航空公司的管理漏洞造成的安全问题。例如为了避免联合劫机,正副机长不要固定搭配;长途飞行两套机组怎样实现无缝交接等等。
“事实上,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执行长距离国际长途的飞行员,很容易出现疲劳和心理问题。今后,航空公司应该强化对飞行员的心理疏导,密切观察飞行员的心理异常。”周贵荣说。
编辑:王垚
相关热词搜索:德翼副驾驶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