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商洛牺牲GDP保护丹江水质 保证清水北上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04-06 14:58:32 编辑:秦一乔 作者:陈永辉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核心提示: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丹江水正式进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沿线20多个大中型城市,6000万受水地区群众,喝上了千里之外甘甜纯净的丹江水。

  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引来了千里之外的长江水,中线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这其中70%来自陕西,包括85%的汉江水和15%的丹江水。丹江陕西段共264公里全部在商洛市境内,流域面积达7478 平方公里,占丹江流域总面积的44.5%。

  商洛牺牲GDP保护丹江水质

  让“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绿色出境

  北京,中国的心脏,全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而地处陕西东南的商洛,顶的头衔却是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国唯一一个整建制位于大秦岭的地级市。商洛六县一区都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发源于商洛的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丹江缓缓奔向了中国的‘心脏’,它就像一条纽带将北京、商洛两个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

  作为丹江的蓄水源头,为了保护这一江清水,商洛全面实施循环发展战略,甚至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6万人从水源地搬迁

  在群山环抱的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社区。2014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来到这个社区,看望慰问这里搬迁群众。

  3月25日,阳光普照,暖阳斜照小区广场,广场上挤满了热闹的人群,社区居民龙垂兰正和居民们七嘴八舌的闲聊。龙垂兰是从几十公里外的大坪镇搬迁过来的,显然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龙垂兰说,原来住在大山里,生活十分不便,垃圾污水到处乱排,甚至还有乱砍滥伐现象。现在搬下来,垃圾污水也能统一收集处理,生活也方便,环境也好,人得心情就变得活泛起来。

  “小区配建垃圾压缩站,污水收集送往附近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垃圾、污水回收率100%。”云盖寺镇镇长王传文说,为了给居民提供好的环境,他们还对小区附近河流进行整治,拆迁沿岸群众的猪圈厕所等,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创建活动等。

  如今,这里安置移民5000户近2万人,他们大都是从散居在水源地附近集中搬迁过来的。小区对面建设有中小企业孵化园,安置移民700人就业。

  “镇安处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我们从2011年起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已建设移民点93处,搬迁3.4万余人。”陕西省镇安县副县长姜继美介绍,一方面对搬迁的移民点做到了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搬迁群众累计将原承包地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生态。按照每户增加10亩林地计算,预计5年全县可增加20万亩林地,仅此一项,可有效涵养水源保护生态。而数据显示,整个商洛已生态搬迁移民6.9万户26万人。

  水源地保护让百姓更受益

  柞水县境内的汉江支流乾佑河源头,位于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内,这里属于国家一级水源涵养区,由于地处牛背梁脚下,没有任何污染源,这里的水质明亮清澈,可达到1类水质标准。

  乾佑河源头第一户郑传家说,过去居住于此的村民,只能是靠打猎、挖药、砍伐树木为生,后来依托景区将居住分散的村民集中了起来,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他们家是最早开办农家乐的,年收入20多万元。

  “大家都意识到有了好环境,才能吸引游客,也才能让村民富起来。现在子村子周围转一圈,很难寻到垃圾纸屑。每每到这的游客都忍不住掬一口山里的清泉,能够将这里的水,供给北方居民饮用,大家都很自豪。”村民们说。

  牛背梁景区管委会主任李浴秦介绍,这几年,总共69户300多人从景区内搬离,使得农民依靠三产致富,也使得产业得以转移,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同样,处于丹江上游的山阳县,山地占县域总面积的82%,当地在保障生态的同时给当地还带来一定的绿色效益。

  据山阳县林业局局长乐仁发介绍,天竺山附近的农民已经放下斧子,实施造林,25°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商洛市还对百姓提供一定的补助。

  乐仁发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山阳县推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不仅对已有的森林实施保护,还增加种植面积。经过12年的努力,整个山阳县的林地面积已经增加了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003年的38%上升至62%。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对水质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涵养了水源,保护了生态。

  发展绿色产业守护青山绿水

  “黄姜是我国特有的药材品种,被誉为”药中黄金“。传统黄姜生产工艺中的高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历时7年时间攻克了这一难题。”在山阳金川封幸公司负责人说到。

  因为传统黄姜生产造成污染,全国90%以上的生产企业曾被“叫停”。为此,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批示:“要及早改进黄姜加工工艺,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

  山阳县发改局局长陈明月说,企业通过技改彻底解决了黄姜加工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使原材料能耗成本降低50%,主要污染物COD减排90以上。“也带动周边及全县种植黄姜30多万亩, 6万余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

  在柞水盘龙制药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张德柱介绍,公司修建了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冷却水进行处理后二次利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促进了水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而在整个商洛有很多像盘龙、金川封幸这样的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为保护生态,商洛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甚至是付出了牺牲经济发展的巨大代价。”商洛市发改委主任、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张永平介绍,2011年以来,商洛市已累计淘汰落后生产线9条、淘汰产能57.1万吨;关闭化工、矿山、食品等“五小”、“三高”企业78户,淘汰产能42万吨。仅此一项,财政年减收4-5亿元,减少用工岗位1万多个。

  经测算,生态保护直接导致商洛市每年减少各类税收收入约8亿元,并且年均减收幅度仍在持续加大。这对于一个靠财政吃饭的贫困市来说,可谓是付出巨大。

  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完成18亿

  据张永平介绍,近年来,商洛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移民。完成荒山造林141.5万亩、退耕还林110.45万亩。在南水北调汉丹江上游5条重点流域内,实施以生态移民为重点的陕南移民搬迁,已经建成集中安置点643个,搬迁6.9万户26万人。搬迁群众累计将原承包地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达到18.3万亩。

  此外,按照“三年实现丹江等出境断面水质提升达标”的总体要求,商洛编制实施了《丹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成投资11.258亿元;制定了《商洛市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已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项目133个,完成投资18.21亿元。到2017年,商洛将初步建成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循环型商贸物流体系和社会层面的循环发展体系。

  商洛市长陈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新理念,商洛大力实施碧水蓝天、清洁增绿、循环及生态移民等六大工程,全面实施循环发展战略,水源涵养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汉丹江上游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坚持循环发展改善民生

  商洛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也是陕西生态植被最好的地方。发源于商洛的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段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京津冀豫四省市用上了清澈甜美的汉丹江水。

  而据介绍,整个商洛境内的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水资源总量约52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占陕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12.3%。

  为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商洛市对水源区水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将“清水北送”纳入商洛市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实施。对已建成的7座污水处理厂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开展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每县区每年至少投入3000多万元,对集中式水源地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在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一律强制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商洛市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该市计划利用10年时间,发展以光伏农业为重点的光伏电站装机达到2000兆瓦,实施10万户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行动计划。届时,光伏产业发展将吸引投资300亿左右,节约标煤8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0.7万吨,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将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洛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杨卫说,在实施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的同时,地方财政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已建成和在建的垃圾污水项目资金缺口约1.97亿元,全市财政每年补贴垃圾污水处理费用5000多万元。为此,他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受水地区能够提高对商洛市生态补偿资金拨付额度,加大对南水北调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的支持,持续加大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支持力度。

  链接:南水北调工程

  丹江水跨越千里之为北方“解渴”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

  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

  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受益人口4.38亿人

  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

  2013年11月15日,东线正式通水运行。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汉丹江水正式进京。“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记者手记

  让丹江之水安全奔向北京

  商洛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丹江发源于商洛是商洛的母亲河,为保护母亲河,也为了让受水区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丹江水,商洛人民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水源,保护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让商洛境内的水源奔向中国的‘心脏’。” 在镇安云盖寺镇花园社区居民如是说。

  在汉江之流乾佑河源头,村民自觉保护环境,从崇山峻岭间涓涓流出的清泉,干净而清澈。村民们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家园,能够将这里的水,供给北方人饮用,大家都很自豪。

  不仅如此,保护环境成为企业自觉行动。当地政府甚至牺牲发展经济的代价,关闭污染企业,在保护生态上财政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商洛在用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水源,用树蓄水、净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留住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呵护了全省最美的一片蓝天,也因此,商洛成为了陕西生态植被最好的地方,逐步探寻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循环发展之路。

  华商记者 陈永辉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商洛 丹江 水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