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华社再批王思聪“骑狗”:西门庆式的轻薄

社会新闻 新华网 作者:涂洪长 2015-04-09 23:10:58
[摘要]某知名电视台主持人被爆出让人咋舌的不当言论、某网络红人在调教宠物狗时配以“逆天”旁白并将其搬上微博… …近日发生的两起名人“口祸”风波,引起了广泛围观和议论,成为网络空间中一道刺眼而热烈的“黑风景” 。

  娱乐真的可以无极限么?从两位不当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暴来看,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且不论两位在现实处境中因为“玩笑开大了”将会招致何种后果—这纯属咎由自取,“嘴”责自负。透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语言粗鄙化之风,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却非常有必要—在“娱乐至上”观念横行霸道的时代,“话不惊人死不休”的边界在哪里?

  在充满戏谑氛围的网络时代,人们早已经不习惯绷着

新华社再批王思聪:别拿粗鄙当个性

  神经和脸皮说话,在种种引发大笑和鼓掌的网络段子和流行语中,我们乐见言论自由度和社会包容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必须对一些挑战底线和禁忌的所谓话语“创新”保持距离、保持警惕。比如,各种煞有介事的谣言;比如,一些触犯法纪的诽谤和语言侮辱;比如,各种有违公序良俗的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生理歧视;比如,充满戾气甚至暴力色彩的话语方式……

  近些年来,网络语言污染呈现蔓延之势,在各种网络论坛、微博、微信中,常见满屏满窗的“约×”“撕×”“×丝”“×格”等污言秽语,把涉黄涉暴语言当个性和时尚者大有人在。一些公众人物、知名人士和网络大V,对这股风气也推波助澜、乐此不疲。这种不良话语风气不仅侵害汉语的纯洁性,更严重搅乱了网络交流和讨论的善意和诚意。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络话语“病毒”泛滥,反过来会刺激和助长现实社会中的戾气和低俗之风。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新华社再批王思聪

上一篇:李嘉诚套现逾738亿 "套现路径图"大有玄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